彭德怀想北撤,毛主席不同意,彭德怀一拍桌子:西顶东放

轩凌小土豆 2024-03-06 10:56:28

标题:彭德怀想北撤,毛主席不同意,彭德怀一拍桌子:西顶东放

彭老总收到我们的空军第一次与美军较量就大捷,高兴得合不拢嘴,可眼前的窘境还是令他只能高兴片刻就得埋头在与李奇微大反攻的对决中。

务实的彭老总苦笑着对洪学智说:牛奶面包会有的,不过现在还得吃窝头。

实干家彭老总很清楚,我们终于有了空军,这是值得无比自豪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的空军也仅仅只能起到一个鼓舞士气的作用。

第一,飞机太少了。与美军数不胜数的飞机相比,他们有几千架战斗机,负责轰炸我军;还有无数且巨大的运输机,负责运送伤员,及时补充物资,保障供给。而我们的飞机呢,目前也就苏联“给”的那么几架喷气式战斗机。

第二,飞行员太新且太少了,美军的飞行员基本都经过了几千小时的飞行训练,有的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而我们的飞行员,就说那位刚刚把美军轰炸机击落的飞行员队长李汉,他也只有二十几小时的飞行训练就匆匆上阵杀敌了。

在那么艰难的大环境下,我们培养出一个飞行员多么的不容易,虽然朝鲜战场上我们因为没有飞机而被美军揍得很苦,可战士们都不愿意“为了度过眼前的饥荒而去吃掉明天的种子”,咱们怎么会舍得拼光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种子呢?

为了空军首战胜利而手舞足蹈的彭老总,过了一会儿后,又转为冷静,继续埋头于地面作战的研究工作中。

彭德怀想北撤

前线部队给志愿军总部发来最新发现:李奇微发起了大反攻,在野牧里到金良场里的敌军正迅速向北进攻,没第八集团军主力沿着水原到汉城公路两侧向汉城发起猛烈突击。

朝鲜同志们此刻汗流浃背了,原来听彭老总的“停止前进,转为休整”决策是那么的明智。美军并不是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军事顾问预测的那样,被打得大溃退,而是一场有计划的南撤,目的是想引诱志愿军和人民军上当。

证实了美军意图后,彭老总只好无奈的给战士们下达“停止休整,准备作战”的指令。

唉,可怜那些刚刚准备喘口气的战士们,又得迅速拎起武器奔赴前线了。更令人心酸的是,刚去东北参加“联合作战培训班”的指战员们,连一堂课都还没听,就只好马不停蹄的从沈阳赶回朝鲜兵立即奔赴前线指挥作战。

我们的战士们都太累太苦了,这一次,纵使拥有超高军事才能的彭老总也感到了一丝不详,虽然作为志愿军最高统帅的彭老总相信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相信志愿军战士高超的战斗技能,可李奇微这次是有备而来,加上美军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而志愿军又疲惫不堪,武器落后……

再三权衡后,彭老总迅速给毛主席发去电报: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如同意,消息请北京播出;如若出击,则将破坏整个整训计划,继而推迟春季攻势,加之母亲弹药、兵员全无补充,即使最快也要等到月初才可勉强出动。

我军暂时放弃仁川以及桥头阵地,国内外政治是否许可……

当时,第三次战役胜利后,杜鲁门已经向中国求和了,如果此时志愿军按照协议进行北撤,是可以获得国际舆论支持的,加上志愿军当时已经疲惫不堪,实在需要时间休整,所以北撤其实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所以说,从当时志愿军的艰苦情况出发,彭老总的提议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退一万步说,彭老总甚至还想过:放弃仁川、汉城。

在焦急的等待中,毛主席的电报终于来了。

毛主席要求进攻

毛主席不仅不同意北撤,还要求迅速发起第四次战役,而且战役目标更是大田和安东,这都已经是在三六线了。

毛主席的电文里还说:

“我军没补充弹药也不是很大的困难,但集中全力向原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是有的!”

一向大气沉稳的彭老总看着电文不禁发出冷笑,毛主席这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身在北京的他想必被志愿军接连获得的三次大捷对美军和我军的差距产生了错觉。

身在朝鲜战场前线的彭老总可太清楚如今志愿军的艰难,此时的志愿军已经疲惫到,恨不得像古代那样,在家门口挂上免战牌,进行休整。

可李奇微带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找上门了,还把免战牌狠狠踩在脚下。结合敌我优劣对比,保住三七线都显得无比艰难,毛主席还希望打到三六线去,还要一举歼灭几部分美军和四五个师的南朝鲜军。

这胃口太大了,此时兵疲将乏的志愿军根本吞不下,吞下了也根本消化不了。

退一万步说,哪怕就算李奇微一直南撤,志愿军一路攻打到三六线,可咱们的后勤也跟不上,去到三六线只能被饿死啊。

彭老总犯难了,毛主席的命令是一定要执行的,毕竟军事必须为政治服务,这毋庸置疑,可也不能盲目服从啊,否则就是对几十万志愿军战士的不负责。

当然,从彭老总倔强务实的性格也不难看出,他是绝对不会盲目服从毛主席的。

要说在党内,最不怕毛主席的恐怕就只有咱们的彭大将军了。当所有人都改掉之前的称呼,叫“主席”时,我们的彭大将军却坚持叫了好长时间的“老毛”。

吵架就更不用说了,毛主席和彭老总吵的架还少吗?

还记得刚到陕北那会儿,毛主席说东征去打阎锡山,彭老总不同意,于是不肯过黄河,除非毛主席保证红军可以随时退回来,这么大的事情,又牵扯到红军这么大的队伍,换谁都不敢保证啊,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激烈的争吵是免不了了。

后来更是气得一向不发火的毛主席拍着桌子,大吼道:“你去绝对保证,我是不能绝对保证的。”

后来东征取得了胜利,证明毛主席的策略是对的,可这并没有让彭老总就此对毛主席的策略就一味的盲从,想当然的支持。意见不同的时候,该吵的时候,两人照样吵得不可开交。

因为李奇微的突然进攻,中朝干部联席会才召开了仅仅四天,就改成了第四次战役的动员大会。

面对志愿军如今的窘境,毛主席的命令也不得不服从,可彭老总很清楚,服从不等于盲目蛮干,一切还得量力而行。

必须得想出一个既可以服从毛主席的指令,又做到不让李奇微重创志愿军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围在朝鲜地图一旁的志愿军众将领抓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

假如我军迅速北撤,那么就得放弃汉城,就会暴露我们疲惫,对政治不利,也对志愿军不利。但果真不考虑实际情况,直接按照毛主席的指令,那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久经沙场的众将领们自然也不会这么干。

彭德怀下令:西顶东放

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邓华刚刚回国办事去了,彭老总、韩先楚、洪学智、解方四人仍然在对着地图,仔细的分析着敌我态势:

李奇微的进攻重点在汉城和汉江这一面,也就是在西面,毕竟主要是美军,所以进展非常快;而东面则进展缓慢,很显然是李承晚的南朝鲜为主力……

李奇微的七寸原来在这里啊,反应极快的洪学智抢先一步发言道:李奇微是想先让美军进攻,再把李承晚的伪军带起来!

韩先楚、解方心领神会,也笑着符合:这就是李奇微的七寸啊。

既然找到了李奇微的七寸,那么只有迅速出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彭老总一拍桌子,坚定不移道:西顶东放!

然后开始下达作战计划:

韩先楚负责西线,带领38军、50军和人民军一团,在汉江南岸堵住李奇微主力。

邓华回来后,带领39军、42军、66军,负责诱敌深入,先把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引进了,然后再进行反击,务必歼灭一到两个师,然后再继续向敌人纵深发起猛烈突击,从东面一直威胁西线敌军主力翼侧,这样一来,李奇微的战役部署将彻底打乱,从而达到阻止李奇微进攻的最终目的。

放在以前,这个作战计划堪称完美,可是今夕不同往日,防御纵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公里,可正面却非常宽阔,甚至高达四十公里。加上如今河流完全被封冻,这就大大利于美国人坦克,韩先楚又是打的阻击战,宽阔的正面和冰封的河流,更加有利于发挥出美军的火力优势。

本来我军火力就远不如美军,加上地形地势又不利于我军,而且打的还是阻击战,韩先楚部队不仅不能后退半步,而且还得竭尽全力硬撑着,尽可能为兄弟部队争取时间……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是一场明知自己是鸡蛋,可仍然要去阻止火速从山顶滚下来的石头。

彭老总分配完作战任务后,无比心疼的看着韩先楚说:先楚,你的担子不轻啊!

足智多谋的韩先楚又何尝不知道此战的艰巨,但依目前的紧张局势,只能硬着头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见韩先楚缓缓点头后,一脸严肃的低声回答道:“是啊,要打一场血战了……”

血战开始了

与这次战役付出的代价来说,之前的几次战役还谈不上“血战”,志愿军这一次在真正见识了美军火力的恐怖。

西线的阻击战与之前的三次运动战截然不同,而且前三次是我们主动发起的,这一次是美军主动发起的大反攻。这次的阻击战因为能够利用的地形有限,所以完全是摆开阵势进行的阵地防御战,守得住就守住了,守不住就会被美军突破,则先前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四十二军在第一次战役东线坚守黄草岭时,阵地虽然是守住了,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那一次还基本可以依靠地形进行一定的防御。而这一次,在汉江南岸的我军阵地纵深只有二十多公里,很多阵地要点只能靠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豁出生命去坚守。

美军的火力实在太恐怖了,仅仅为了攻下一个修理山,单单一个美军营就配备了几百门无后坐力炮、迫击炮、21辆坦克、10辆自行高射炮,不仅如此,还有团级、师级和航空兵的火力加持。

为了保障一个排的攻击行动,美军不仅进行了反复的火力攻击准备后,四五十个士兵仍然放心不下,带着20挺机枪、5辆自行高射炮冲向志愿军坚守的阵地。

在那么多美军炮弹的狂轰滥炸下,阵地上的土都被炸松了一遍又一遍,在漫天钢风铁雨里,被美军汽油弹烧过、炮弹犁过的阵地上,五十军的战士们在修理山主阵地整整坚守了七天,在硝烟和烈火中将美25军打得溃不成军,也再一次击垮了土耳其旅……

1951年2月6日,在给予美军一通痛击后,曾泽生率领五十军撤出修理山阵地,和人民军一军团迅速退回汉江以北。

友邻部队撤过汉江北岸后,三十八军不但不能撤,还要将唯一没有过江的114师也调到江南岸。三十八军的阵地在东西线敌军的结合部,为了保障邓华部队在东线的反击,三十八军必须独自在江南岸背水作战,拼尽全力抵住西线美军主力的进攻,切断东西两线敌人之间的联系。

目前,西线上有美骑一师、美24师、英27旅、南朝鲜6师……,几乎西线上所有的敌军都朝着三十八军的防御阵地猛攻。

这一战,堪称四野的王牌主力三十八军建军史上最艰难的挑战。

从1951年1月28日开始,无数敌机在三十八军阵地上空丢下不计其数的高爆弹、照明弹、燃烧弹……地面上到处是装满烈性炸药的各类炮管、弹丸。

成千上万吨的炮弹将高地上的土地炸松了一遍又一遍,就连三十八军的防御阵地的山头都被炸低下去了一米。

一次次炮击后,无数敌军在成群结队的坦克的掩护下发起猛烈冲锋,被三十八军打退后,轰炸、炮击、冲锋的程序又再重复了一遍,这是李奇微引以为傲的“火海战术”。

在台湾的国民党称这是“火海洗人海”,很多没有倒在日本人刺刀下,又把蒋介石大军从东北赶到海南,又将美军从北朝鲜赶到南朝鲜的志愿军战士,永远的留在了那些无名高地上。

战况恶劣到:美军的一阵轰炸炮击后,阵地上被活活震死的志愿军就高达二十多个,甚至是三十八军很多阵地上死得一个人都没有了,加上兵员又得不到补充……

1951年2月4日,丧心病狂的李奇微更是吸取了志愿军的战术经验,也搞起夜间穿插迂回作战了,美24师19团夜间穿插,直接钻到了一一三师侧后的山中里、洗月里一带,敌军炮弹不断在一一三指挥周围爆炸,一一三师危在旦夕。

彭老总焦急万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迅速坚决消灭这支敌军。

三三八团两千多志愿军受命连夜急行军将这支美军进行反包围,致使突进的美军无路可退,只能血战到底……

经过两天两夜的浴血奋战,美军两个营基本被歼灭,三三八团将士的遗体也铺满了那一带的山谷丘陵。

接下来,三十八又要面对更加惨烈的战斗。

三十八军阻击西线美军主力的代价太过惨重了,为了减少三十八军的阻击压力,彭老总急忙要求邓华必须在2月11日,向东线的敌军发起反击。

此时刚刚到距离战线一百多公里休整地的邓华大军又只好匆匆忙忙的往回赶,掩护邓华大军的是人民军金雄集团二军团、五军团。

令人欣喜的是,2月9日,邓华大军四个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基本到位。

2月11日夜,在三十八军在汉江南岸与美军浴血奋战的同时,邓华的四个军和两个人民军团采用迂回穿插战术,在夜间趁敌空隙大胆深入,短短一夜,就将横城一带南朝鲜的三个师击垮,南朝鲜第八师被全歼,南朝鲜三师、五师被打得溃不成军。

2月13日清晨,邓岳师长手下的三五二团又一口气端掉了美2师一个营。据悉,这是朝鲜战争中美军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大约有530个美军挂掉,美军和南朝鲜军四个炮兵营也被全歼。

横城反击战结束后,邓华为扩大战果,乘胜向砥平里发起迅猛攻击,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带领隶属于三个军的六个团共一万多人朝砥平里的敌军扑去。

邓华大军在东线大战的时候,三十八军的西线阻击战已经打到了白热化程度,大半步兵连早已不足四十人,每个班还能打得响的步枪只有三四支,其余战士已经手榴弹可以用了,许多阵地打到后来,都是以一个志愿军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冲进正在冲上来的敌军群而告终。

美军凭借着高于三十八军几百倍的火力,多于三十八军九倍的兵力,可也只能每天推进一到两公里,而且这两公里都是用炸药开出来的。

三十八军阵地上每天都有很多志愿军战士用生命上演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将士们都很清楚:所有部队都抽到东线去打反击了,西线只有三十八军在坚守,一旦三十八军的阻击线被美军突破,敌军就可以从这个缺口直接将东线上的邓华大军包饺子,那么整个战线就将土崩瓦解。

为此,三十八军付出了太多太多,牺牲无比惨重。

2与12日,三十八军“钢铁营长”曹玉海和教导员方新在与敌军血战七昼夜,带领营队战士消灭了680多个美军后,也一起倒在阵地上。

一营打光了,三营上去不到一小时也打光了,警卫连也上去了,甚至侦察连都上去了,打到16日早上,范天恩强忍着悲痛狠心派出了团部的通信班,他们还不到二十岁,击退了美军一次进攻,硬撑到了下午。

没办法,范天恩派出了从来没有开过枪的二十多名文化教员(刚刚筹粮回来),上阵地前现学了如何使用手榴弹,然后每人带着五颗手榴弹就冲上了阵地,580高地终于撑到了天黑。

这天夜里,已经不敢想象明天该怎么坚守阵地的范天恩,接到了师长杨大易那激动人心的电话:

“东线反击战胜利结束,歼敌两万多人,阻击任务完成了,你部可以撤退。”

很多年后,范天恩才知道,在东线那个小小的村庄砥平里,入朝志愿军第一次打了败仗。

文章内容参考《决战朝鲜》,作者:李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0 阅读:98

轩凌小土豆

简介:喜欢历史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