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4%的博士研究生延毕,延毕或成为常态…

高中蓝蓝的天 2024-06-09 15:43:56

科研岛.小科 大学思享

近年来我国博士大规模扩招,但毕业依旧很难,博士延毕率逐年上升。调查显示,2018年的博士延毕率是64%,说明有C其中延毕率最高的管理学等学科,延毕率接近80%。不能按时毕业,成为了困扰博士生学习生活的一大难题。

图源:教育部

目前我国博士的规定学制年限一般为3-4年,但能在此年限内毕业的博士生少之又少,以北京大学某社会科学学院为例,任何一个环节推迟或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博士第一年完成课程修读博士第二年秋季学期通过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内容是100本学科经典名著,此外还需要准备3-4篇工作论文博士第三年秋季学期需进行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春季学期需完成2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博士第四年需完成毕业论文写作、预答辩、查重、外审、正式答辩等任务,方可按时毕业。

1延毕,已经成为了博士求学的噩梦

延毕会对博士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系列影响:

学习压力重

延毕并不会导致毕业要求的降低,未完成的工作不会由于延毕而减少,延毕的博士生依然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

巨大的经济成本

延毕可能导致补助停发,部分院校甚至不解决延毕同学的住宿,博士生延毕后面临着巨大的生活成本和经济负担。

社会压力倍增

伴随着就业“内卷程度”逐年增加,延毕的博士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有学者甚至提出“博士六年还未毕业或将影响贷款信用”等观点,外界的评论以及自己的对比都有可能导致心态的失衡。

2为什么会延毕

博士延毕原因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造成博士生延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机构或环境因素包括研究领域、单位的研究环境、项目可用的资源和设施导师与其他帮助即导师指导的性质和质量,包括会面的频率以及从事研究的同事支撑博士研究生的特征包括年龄、是否有子女、婚姻状况、对项目的满意度、学业成绩、对项目的期望等博士生的某些个性特征如耐心、努力工作的意愿、动机和自信等笔者将以上原因总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博士生顺利毕业需达到学院、专业设定的毕业目标,包括修读课程学分、通过资格考试、发表小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等,以上环节均需顺利通过,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或不通过均有可能导致延毕。

此外,部分导师还会单独设置师门或实验室的毕业要求,博士生达到后方可毕业。

博士生未达到毕业要求有多种原因,既包括科研能力不足、参加联合培养或其他休学导致科研进度缓慢,以及更换导师或研究方向所造成的时间损耗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学院或导师设置的毕业要求过高,部分专业方向实验产出慢、发表论文难度大等客观因素等。

主观原因: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

部分博士生会“主动”选择延毕,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博士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为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部分博士生可能会选择延毕做项目、写论文、参加国外交换项目,以期在毕业时有更好的发表,提高在学术市场求职的实力。

对于毕业后选择进入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博士生同学,也有可能因为offer不理想,或是本年度心仪单位未设置相关岗位而选择“战术延毕”,在保留应届生身份的前提下进行备考或积累实习经验,亦或仅仅是等待就业形势的变化。

3如何避免延毕

做好规划,早做准备

读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博士生需要提前规划自己的博士生涯,把握好上课、综合考试、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关键时间节点,尽量不要拖延,按时按量完成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同时注意各个阶段的衔接,如课程论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最好是围绕统一的研究方向展开,互相支撑,层层深入,以提高研究的效率。

有意向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读博期间需要提高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讲座,建立学术合作关系有意向进入公共部门工作的同学应提前了解报考规定,达到报名要求,复习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积累时政素材,在读博期间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意向进入企业工作的同学应提前积累高质量的实习,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在此过程中提高就业技能。

积极沟通,避免误会

相较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博士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导师息息相关。

建议在选择导师时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资源与能力、指导风格、毕业要求,以及往届博士生的发表、毕业、就业情况,在联系导师时也应充分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切莫为了上岸而选择与自己不匹配的导师。

在读期间博士生应与导师及时充分沟通,共同制定读博期间的计划以及每学年的学习计划,沟通方式可选择线上或线下沟通,在这里笔者建议各位尽量选择线下的方式与沟通交流,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往往能传达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因此要利用好上课、组会等机会,保持与导师沟通的频率。此外和导师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前也应做好准备性工作,如资料查找、文献调研、情况了解等,尽可能提高沟通的质量。

调整心态,做好平衡

希望博士生同学能稳定心态,调整情绪,注意身体,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特别是做一些有益于自身职业发展的事情。在校期间处理好与同学、同门、导师的关系,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享受读博的过程,不要过度焦虑,更不要以身体为代价追求短期成果。

从长远来看,读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因此要放眼长远目标,把读博当作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赛跑,平稳持续发力,按部就班做好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水到渠成。

END

0 阅读:0

高中蓝蓝的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