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庆阅兵后,李登辉言论令国安部门恐慌:核心出了叛徒

审度 2024-01-02 16:15:26

2007年,一场特殊的审判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此前人们怎么都不敢想象,一位富有的、在医药技术领域有着巨大成功的企业家,与一位参与国家尖端武器研发的专家,竟然私下里狼狈为奸,双双成了卖国贼。

这起事件或许并不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恶劣的叛国事件,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极深的恐惧和警醒。

事情的端倪出现在1999年的国庆节,适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正所谓“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国家安排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壮国威,多款新研发的尖端武器登台亮相,其中就包括“王牌”之一的东风31型弹道导弹。

彼时,美西方正大书特书所谓“中国威胁论”,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都恨不得弄出点动静,而要知道,东风31的射程达到了1.2万公里,这意味着美国本土也会受到威胁。显然,我国希望这些先进武器能对敌方造成震慑,然而对方的反应却让我们大吃一惊。

东风31等先进武器亮相后,美西方并没有表现出他们以往的“震惊”,而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的一番话更是十分诡异——他居然直接指出东风31是“纸老虎”,性能根本没有我方公布的参数那般强大。

而事实上,它的实际射程确实比公布的要稍逊一些。在大国的博弈中,这种伎俩十分常见,兵不厌诈嘛,不过,另一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东风31的参数一事高度机密,除相关上级领导外,只有极少数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知道此事。李登辉敢于言之凿凿地拆穿,并拿此事嘲笑我们,说明他一定通过某种方式掌握了一些“内情”。

这个问题令我国安全部门工作人员汗毛耸立,越想越怕,他们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内部出了叛徒,而且这个叛徒级别还不低,能接触到核心机密!

随后,中央下达命令要求国安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揪出内鬼,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郭万钧被锁定了嫌疑。

这个郭万钧前半段人生非常励志:他于1942年11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生时代的他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学习非常刻苦,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人都不算多,进入名校的更是凤毛麟角,成绩优异的郭万钧得到了国家的关注,被吸收进国家秘密科研机构。

1986年,国家正式开启东风31弹道导弹的研究项目,郭万钧以我国顶尖导弹技术专家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实打实地帮助团队攻克了不少难关。

可以说,东风31的横空出世令郭万钧坐实了“国宝级专家”的头衔,在学界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想必全然不会再为衣食住行发愁,岂料此人一致命命门直接葬送了其大好人生。

郭万钧非常物质,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用“行话”说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知识分子”。在他看来,知识是用来换取钱财的筹码,为国效力换来的酬劳远不能满足他对财富的渴望,而他也从未放弃过“挣外快”的机会,只是苦于圈子小人脉少,迟迟摸不到门路。

直到几年后,在一个亲戚的婚宴上,他总算遇到了自己的“命中贵人”。

当时来看,彼此的相识似乎只是场偶遇,但根据国安人员后来的调查,这其实是一个精心布置的、故意诱导郭万钧叛变的险恶陷阱。

婚礼席间,郭万钧注意到了一个名叫哦沃维汉的男子,经交谈后了解到对方来头不小,是一名颇有名望的学者和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令郭万钧倍感惊喜的是,两人不但是哈尔滨老乡,甚至还能勉强扯上些亲戚关系。彼此刚一相识便相见恨晚,成为非常亲近的朋友。

单从生平来看,沃维汉这个人也不简单。

他家境贫寒,依靠一股拼劲儿考入名校,还获得了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因成绩出色,沃维汉得到了导师的青睐,被引荐成为一名公派留学生,远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求学。

在这个时间点上,沃维汉依旧是一名踏实勤学的好学生,在慕尼黑大学的成绩依旧非常出色。然而遗憾的是,沃维汉并不是一个信念十分坚定的人,他很快就习惯了欧洲富足安逸的生活,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国效力,而是留在欧洲发展。

1989年,台湾特务找上了门,提出愿意出资帮助沃维汉一家在德国站稳脚跟,但有个条件,那便是沃维汉需要定期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此时此刻,后者心中的良知已被物质生活侵蚀殆尽,竟当即答应下来。

在台湾情报局的“资助”下,他不仅拿到了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取得了奥地利国籍,更是被包装成了一位成功商人。

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兴起了一股招商引资热潮。眼见时机已到,台湾方面立刻要求沃维汉假借投资之名重返大陆,实则打入我国内部伺机刺探军情。

1994年,台湾暗中出资帮助沃维汉成立北京沃华生物技术股份公司,为假戏真做,他还当真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成为了我国行业内的翘楚。与此同时,台湾情报局因迟迟不能获得“决定性”的情报而心生不满,因此不断督促沃维汉务必想方设法弄到“更具价值”的情报。

沃维汉心里清楚,如果他不能如期给出令对方满意的答复,那么失去利用价值的他很快就会被抛弃。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郭万钧闯入了他的视野。

如今再看,郭、沃二人的人生轨迹实际上高度重合,只不过二人学有所成后,沃早早享受到了优越的物质生活,而郭受限于身份和工作性质,因找不到路子而发愁。

两人结识后,沃维汉立马就察觉了对方对金钱的渴望,为印证自己的猜测,他故意组织高档饭局,带郭万钧出入高消费场所,后者是来者不拒;尤其是看到沃维汉的专属豪车时,郭万钧的眼睛都直了,脸上满是羡慕。没过多久,郭万钧便主动打听“挣外快”的路子。

他的拜金程度让沃维汉都始料未及,当后者隐晦地提出“导弹资料可以换很多钱”时,郭万钧当即透露了一些有关我国尖端武器研发的信息;甚至沃维汉后来摊牌,摆明了他是间谍的身份并拉郭万钧入伙时,后者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显然,对郭而言,只要能换来他觊觎已久的生活,任何尊严和立场都可以丧失,任何风险他都敢于承担。

正是通过郭万钧,台湾情报局获取了我国东风31型弹道导弹的核心资料,也给了李登辉在世人面前卖弄一回的资本。而讽刺的是,这份情报令沃维汉爆赚一笔,他却只给了郭万钧3万美元外加一块金标的“酬劳”。可即便如此,郭依旧感恩戴德。

此事过后,我国安全部门立马意识到内部可能出了“叛徒”,中央领导作出指示要求彻查此案,务必揪出内鬼。由于了解内情的人实在不多,国安人员很快便锁定了嫌疑。随后,郭、沃二人先后落网。

2007年5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两人因向境外提供国家机密被双双判处死刑。

有意思的是,判决公布后,西方国家的反应异常强烈。欧盟甚至上纲上线地指责我方“严重损害了彼此间的互信精神和尊重”,要求将叛徒赦免。由于沃维汉是奥地利国籍,奥地利政府也积极为其站台:奥地利外无端指责我国“故意与欧盟作对并公开侮辱欧盟”,借机又大大炒作了一番所谓的“阴谋论”。

只可惜错误已经犯下,西方这番上蹿下跳式的表演对结果没有起到任何影响——2008年11月,两人被执行死刑。

纵使这起事件令我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依旧能从其中获得许多警示:对国家而言,显然我们如今的处境远比预期的更为严峻,或许敌人渗透的程度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可怕;对个人而言,如果失去了信念而走上歪路,哪怕牟取到巨大的利益也是一时的,人生注定要以悲剧结局。

0 阅读:21

审度

简介:历史也可以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