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伪君子吗?昭烈二字不是谁都受得起的!

万小妖说 2024-03-27 16:17:21

很多人在读三国的时候,往往会对曹操、司马懿等的权谋之术推崇备至,而至于他们做了什么却全然不管,完全沉浸在他们攻掠略地带来的征服快感里,而忽略了底层人的感受。因为对曹操、司马懿的推崇,所以就贬刘备是伪君子!

事实上刘备和曹操、孙权、司马懿等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刘备,本是汉室宗亲,但因家道中落,加上大汉王朝的风雨飘摇,所以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咋样,也就比咱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过得好一丁点,对于因为汉室宗亲这个身份能够享受到的特权也是少得可怜。于是他十五岁就开始外出求学,周游天下,可以说在他的青年时代是亲眼目睹了朝廷腐朽和百姓艰难的。

黄巾起义后,他也渴望建功立业,于是就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在他老同学公孙瓒的帐下谋事,四十大几的人了才做了个平原县令,不仅事业上没什么大的起色,他想匡扶汉室的抱负更是遥不可及,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还被袁绍、袁术两兄弟羞辱。后还是在曹操的举荐下才得以面见天子,被天子重视拜为左将军,封为宜城亭侯。看到天子被曹操挟持,他又是悲愤至极,在权势熏天的曹操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只得小心谨慎以待天时,扶汉室拯救天下。

在逃脱曹操掌控后不久,他听闻隆中有一位高人能够帮助他实现抱负,于是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顾自己皇叔侯爷的身份,冒着隆冬大雪屈身三次前往求贤。当被门童拒之门外之时,他立于雪中不计较不气馁;当第三次看到高人就在面前时,他不敢打扰,生怕惊跑了这位卧龙,只是静静等他把午觉睡完。终于等到这位高人睡醒,他才发现这个所谓的高人竟然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但他并不以阅历年龄为意,毅然拜这位可做自己儿子的年轻人为军师,这位军师就是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的事业终于开始有了起色。原本他也可以像曹操一样,“弱民以强国,贫民以强军,辱民以安境”,毕竟这种手段在乱世就是某些人的治国良方,把农民全部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农民就是自己的农奴,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农民就是自己的战争机器。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一条,以仁治天下,靠施仁政来让天下归心,圈一块地盘,建市场、开耕地、造军械、招兵买马,然后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但他所处在的时代是乱世,靠施仁政缓慢的发展是何其的艰难!作为漂泊半生的刘备难道不明白吗?如果想要快速发展,他也可以效仿曹操,在古代尤其是乱世,话语权从来都不在老百姓手上,只要不得罪门阀士族,即使你屠再多的城,也有人为你摇旗呐喊洗地。这样不仅能让你手下的将军士卒战斗力暴涨,而且也可以靠屠杀掠夺迅速壮大自身的实力。但刘备没有这么做,他始终还是扛着“仁义”的大旗,因为他知道他是大汉天子的皇叔,天下百姓都是他刘家的子民,自家的子民怎能屠戮呢?草民的命也是命。所以他轻徭薄赋,广施仁政,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为的就是能够重拾大汉朝的民心。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在这个乱世的时代,他这一套不是不行,而是太过于缓慢。在乱世,正义和理想那都是个屁,比的就是心狠手辣,谁更卑鄙谁就能笑到最后。但刘备却不屑于与这群军阀为伍,一如既往的心怀光明,始终如一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信念。让天下安定,百姓安宁,但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面对东吴的背信弃义,自己两个手足兄弟关羽、张飞被害,年过六旬的他怒了,彻底怒了,亲率大军讨伐东吴,一则为兄弟报仇,二则把东吴占据的江东光复。但陆逊一把火,一夜之间将他的大军烧了精光,把他的希望也烧没了,他在悲愤中终于倒下了,退到白帝城时已是奄奄一息,他深知在他有生之年光复汉室已成泡影,所以他寄希望于来者,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秉性,所以才有白帝托孤,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无奈。

有人说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试探,其实个人认为完全不是,这完全是刘备的肺腑之言,他要的不是克成帝业,实现自己的野心,而是要匡扶汉室。还记得他对刘禅说的是什么吗?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而不是你要注意诸葛亮是否有不臣之心,如果有该怎么办?所以说白帝托孤是刘备试探诸葛亮的人,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从来不明白信仰是什么?什么是人性的光辉!满脑子想的都是阴谋诡计,以此来突显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0 阅读:22

万小妖说

简介:小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