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差,感情事业不顺,是因为你小时候有这3种经历

春行影 2022-08-30 08:20:23

1、婴幼儿时期发出的正常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

我有个朋友前年生了小孩,她夸自己的小孩:

“我孩子很乖,不哭不闹,见人就笑。”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朋友生完孩子之后,患上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

她很少抱孩子,只有在孩子饿的时候给孩子灌点奶粉。

当孩子哭泣,她只会麻木地走到另一个房间,逃避孩子的情感需求。

所以她孩子从婴儿时期就被迫接受这个现实:

我妈妈不会照顾我,所以我得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

但是小孩子又非常渴望关心和爱,所以,当小孩姑姑、奶奶来看她的时候。

她就会很努力的朝她们笑,试图换取拥抱和关爱。

之前看过一句电影台词:

“人最悲伤的事情是,过早的学会懂事。”

很多讨好型人格,最早期的形成原因可能就源于此。

因为最应该回应孩子情感需求的母亲由于各种原因缺席了,所以小孩长大的过程,

他非常没有安全感,也不知道被无条件的爱和保护是什么滋味。

所以当孩子长大之后,即便成为成年人,也一直延续小孩时期的做法,试图讨好每一个人。

来换取一点关心和爱。

深陷讨好型人格无法自拔的成年人,他的内心总有一种无法根除的幻想:

“只要我做到XXX,我爱的人就会爱我。”

所以,他们往往会在非常糟糕的人际关系里,苦苦纠缠。

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外表美丽、事业成功的优质女性,对着一个渣男就是死死不放手。

难道她跟这个男的分手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对象了吗?

肯定不是,事实上外面有很多优质的男性一直在追求她。

但这种讨好型人格非常的顽固!让人盲目。

当她陷入偏执和纠结的时候,就完全忘了自己的人生,除了苦苦挣扎在错误的感情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2、在很小的年纪被迫承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有些父母总是说:

“要不是因为生了你,我当时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要不是因为有了你,我当时早跟你爸/妈离婚了。”

“如果你懂事,爸妈才开心。”

“如果你考上好大学,爸妈就放心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

很多父母,一方面侵犯着孩子的个人边界,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让孩子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

生孩子是父母这两个成年人的自愿选择,没人逼着他们生。

但是有些父母,却总是试图让孩子承担很多他们人生不好的结果。

比如没有升职加薪,或者婚姻不幸福,或者创业失败……

反正有了坏事,都是孩子的锅。

但如果有了好事,那就是他们自己做得好,跟孩子没关系。

出生在这种从小给父母背锅的家庭里,这个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把所有的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

凡是特别喜欢反省自己,哪怕这真的不是自己的错。

3、父母成天在自己眼前上演拙劣的苦情戏。

很多老中父母经常跟孩子说:

孩子,我为你付出了一切,我活着都是为了你,你看爸爸/妈妈多辛苦。

而很多父母,他不仅嘴上这么说,行动也是非常的苦情,非常的付出。

比方说,一家人吃一条鱼,父母非要说:

“我爱吃鱼头。孩子,你多吃肉。”

然后孩子真的多吃肉了,父母又不断地暗示:

“其实爸爸妈妈也喜欢吃肉,但是为了给你吃,所以我们不吃。”

如果我是孩子,我真的想要大喊:

我拜托你赶紧吃肉吧!你全吃了也可以。我宁可饿着,我也不想吃你让给我的肉!

作为父母,真的爱孩子,给孩子好吃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而不是用“什么好的都留给孩子”这种表演型的付出,来迫使孩子对自己产生道德的内疚。

“内疚”——是人类最不想面对的情绪。

如果可以不内疚,人愿意付出分量很重的东西,来换取自由不亏欠的人生。

网红papi酱有一次在采访里也说:

希望自己的妈妈能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子女去做各种牺牲。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父母反而会委屈:

怎么,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一辈子为了你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我还错了吗?

其实,像这样的家庭,在老中的土地上真的很多。

这些永远被父母付出所控制的子女,永远都觉得内疚,永远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永远觉得自己没有良心,永远不敢心安理得地享受快乐和幸福。

讨论

上面三种原生家庭的经历,你经历过哪个?

欢迎评论区分享。

0 阅读:51

春行影

简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