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寅初没提出人口论,也没有计划生育,如今的我国会怎么样?

徐徐侃历史 2024-05-30 19:47:59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少子化”“人口老龄化”等声音,甚至还有人对我国的各种福利政策提出了质疑。

毕竟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却越来越少,现在可以说是人口转变的阵痛期。

有的人表示,曾经想生孩子不让生,现在让生了却没人愿意生孩子了,说到底还是当初的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设想,如果当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那么我国现在的社会环境会不会更好,人们的福利会不会更高,是不是现在的新生儿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马寅初先生的人口论

要想了解我国为何要定下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就需要了解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

1955年,马寅初提出了关于控制人口的相关资料和畅想。

此时的新中国在所有人的认知中都是需要休养生息,让人口快速的增长起来,而马寅初提出的意见与主流社会认知截然相反。

这次提议让马寅初彻底成了众矢之的,他这份资料中到底写了什么呢?

这份资料里记录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的问题,结合195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推算出5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达到了26亿人,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会拖垮我国的经济。

要知道2021年全球人口才只有不到79亿,所以在当时看来,控制人口数量势在必行。

很多人此时会问了,人口数量多不是好事么?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呢?

1955年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快速,我国当时的农村有86%左右,城镇人口只有不到14%。

农村的人口占比极大,此时我国制造业还没有开始腾飞,大部分农村青年还没有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打工。

农村青年结婚年龄很早,并且生育欲望强烈,大部分年轻人还保留着一部分的封建思想,需要传宗接代,有的家庭甚至连续生育多名女婴后还要继续生育。

这也会让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在这个时期,把自己的孩子送人抚养也是常事,毕竟务农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多孩家庭的开销。

就是这种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心态,让当时的新中国人口基数出现了暴涨。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因为建国前的战争问题,人口大量衰减,此时能生的女性也被称为英雄母亲,这也是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人口是多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来了。

建国后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3.1亩,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会越来越少。

新人口论中其中就说到,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会造成国内经济耗费过大。

每家每户会因为人口增加而增加消费,人民的储蓄资金少,很有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也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按照当时的马寅初先生所说的情况,少生孩子还可以避免造成教育失衡,为我国教育投入和培养高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来看,未来的很可能中国发展已经不再是农业经济,工业时代很快就回来了。

为了人口质量必须要控制人口,不然未来的人口暴增引起的社会矛盾会更加严重。

这些论点在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那么在当时那个年代,为何马寅初先生的提议被人所否定呢?

二、控制人口的困难

此时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大家都如同上了劲的发条,争取为国家建设出一把力。

人口决定了生产力,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一被提出就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口诛笔伐,这也让他备受折磨。

实际上当时的人口问题已经被毛主席和邓小平等重视起来了,只是中国的人文环境和复杂的民族问题让控制人口变得困难重重。

当时的人们依然还是秉持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再加上当时还是农业经济,要知道在当时,男人可以说是家族中的重劳力。

虽然建国后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顶半边天,但是在实际的农业劳作中,男人的作用相对更大一些。

这也导致了很多村庄依然保留着需要留有后人,多子多孙才是福气的想法。

一旦政府号召减少生孩子,那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抵抗心理不可为不强。

还有少数民族的问题,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是占比比较大的,那么其他少数民族是否也要计划生育?

那些少数民族本身人口基数本身就很小,计划生育会不会导致少数民族的人口基数变少,甚至出现民族消失的情况?

控制人口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做,怎么做都是问题,这也导致了控制人口的计划并没有一开始在被认可后就实行。

同时还有女性的健康问题,毕竟强制怀孕女性失去再次做母亲的权利是不人道的行为,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矛盾。

实际上在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后,1971年我国开始了做好计划生育的措施,并且把计划生育当做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策,女性可以佩戴节育环来避孕。

从此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口号,此时满大街都是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

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顺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缓解了人口激增引起的社会分配不均和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等问题。

但是随着4:2:1的家庭成员结构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

21世纪开始,我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计划生育使新生人口减少,但是曾经巨大的人口基数还是让国内经济开始出现了分配不均的问题。

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等都进行了冲击,人均占有量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

随之而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曾经的计划生育之前的人口已经逐渐衰老。

因为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寿命更长,人口老龄化的基数庞大,这也让社会经济负担出现了不可言说的痛。

三、没有计划生育的假设

很多人说到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此时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如果没有计划生育,那么我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吧。

假设如果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那么现在我们的人口预计可能超过20亿人,不管是从社会经济、社会教育、社会医疗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冲击。

社会经济会因为人口的快速激增和庞大的基数,占用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

社会储蓄下跌,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停滞,社会的经济转型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

人口就业竞争压力更大,人均占有资源越来越少,大家并不会因为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而过的越好。

社会教育也会因为激增的人口而出现教育严重分层,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占用的资金将成为一笔巨款。

要知道我国在20世纪初的时候,很多山村还没有能够完全普及义务教育的。

很多孩子会面临家中贫苦生活小小年纪就开始务农,甚至会出现外出打工养活兄弟姐妹补贴家用的情况。

教育出现断层,那么我国的培养人口质量就不能实现,寒门也就再难出贵子。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巨大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素质教育。

这里可以提一下,印度虽然也是人口大国,但是其教育分层极其严重。

也导致很多外资设厂后发现这些印度工人连说明书都看不明白,这也是印度制造业赶超不了我国的一大原因。

社会医疗资源方面来看的话,20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我国的教育分层,那么医疗资源是前所未有的危机,更别提医疗资金保障。

加上社会经济的停滞,会导致全国医疗资源的紧缺,人口寿命降低,新生儿和儿童夭折率也会升高,更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真的想要对比一下没有计划生育的中国会是什么样,也可以侧面的参考一下印度民众现状。

计划生育是势在必行的,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

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社会反对的声音,是因为现在4:2:1的家庭结构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痛苦不堪。

少子化和低生育陷阱也被反复提出,这不是在全面否定计划生育,这只是我国顺应社会情况再次改变人口政策。

政策没有一成不变的,它是顺应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此时是人口转变的阵痛期,也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转变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响应国策,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72

徐徐侃历史

简介:谢谢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