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山西湖南两省书记,64岁调至中央,年近九旬仍坚守岗位

历年壹沫 2024-06-13 09:59:46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干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其中有一位中央领导人物非常特殊,他在基层工作40多年后,64岁那年调任中央,如今已近90高龄,仍在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王茂林。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王茂林出生在江苏启东的一个小镇上。

那时的启东还是风景宜人的水乡,可惜后来遭了日本人的炮火,家园破败不堪。王茂林家里穷得很,他小时候也就在乡村里长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王茂林考上了上海的一个会计专修班,当时他才17岁。

1953年毕业后,王茂林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找份清闲工作,可他偏不,非去山西大同矿务局做了一名基层记录员。

别人都说他干嘛去那个黑灰脏乱的矿区,可王茂林就是执拗,他说那里需要我。

大同盛产煤矿,工人们在井下采煤,条件比较艰苦。王茂林到了财务科,每天对着账本钻研,可他总是抽空到一线去,和工人们交流采煤经验。

工人们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好感,觉得他是个实在人。工作几年后,王茂林就被介绍入了党。

本来在财务科做个会计就很体面了,可王茂林偏不安分,他自己要求调到技术科,开始学习采煤专业知识。

那会儿煤矿的采煤技术比较落后,时有矿难发生,王茂林为了改善工人环境,他连北京的煤矿专业课都自费去上了。

多年下来,王茂林不但成了一名专业的采矿工程师,还在矿务局小有名气。六十年代时,王茂林当上了煤峪口矿的矿长。晋升了,可他依旧谦逊朴实,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从不摆阔。

"文革"年代到来时,王茂林也难逃厄运。他被撤去矿长职务,下放到井下劳动。可即便如此,王茂林也没有怨言,他依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工友们一起干活。

几年后,"文革"结束,王茂林重新复职工作。在艰难的岁月里,他的信念没有动摇,对事业保持着坚韧不拔的追求。

1979年,王茂林出任山西省副省长,后又兼任太原市长。他深入基层,时刻为百姓着想。

比如,当时太原城里到处都是高高的围墙,给人一种压抑感,王茂林就把它们改成了低矮的护栏,显得更加开放亲和。

为了缓解太原的交通压力,王茂林带头修建了立交桥、环城路,并在市中心打造出太原最繁华的商业街。太原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当时,国家正大力招商引资。可山西这个内陆省份,吸引外资很有难度。王茂林及时调整策略,把一些企业改制为中外合资,比如有家钟表厂就这样诞生了。

1991年,王茂林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山西各地方发展很快,一些已经半死不活的老厂也重新焕发生机。

1993年,59岁的王茂林调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和山西地理环境完全不同,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全部沿用。王茂林深入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

他发现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就着力发展农业,修建水利工程,支持农民增收。与此同时,他也加大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五年下来,湖南各地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1998年,王茂林64岁那年被调任中央,出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那几年,国内邪教问题严重,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王茂林带领工作组制定各种宣传策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邪教的警惕性。

2005年,王茂林当选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为各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74岁的他还担任了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如今,王茂林已经89岁高龄,可他依旧活跃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一代又一代领导干部像王茂林这样兢兢业业、一生奉献,是新中国能够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王茂林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高尚品质:扎根基层、勤恳工作、历经磨难、不忘初心。

2 阅读:1197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