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管你什么陆港台?透过步枪瞄准镜,美国大兵眼里的,都是中国人

孤烟暮蝉 2024-05-31 11:47:57
一、"I'm from HongKong""Oh, China"

“嘿!哥们!你什么情况?你哪来儿的?”

Hey! body, what's u do? where are u from?

“我是从香港来的。”

I'm from HongKong.

“哦,中国?”

Oh, China?

“砰!”

peng!

“中国!”

China!

不知道各位同志和朋友最近在上网时有没有刷到过这个片段,这是我从电影《美国内战》的官方微博上摘下来的,他们自己给自己的电影做了个切片,而且还是切的在国内舆论场上最富有话题性的、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这一段。就冲着《美国内战》发的这条微博,很多国内网友都在它的留言区里开起了茶话会,洋洋洒洒上千条评论,到处都充满了愉快的空气:

“你要是这么宣传,我可就不困了啊。”

“旷世一枪,中美观众笑哈哈,谁还在板着脸。”

“就凭这个片段,这片子我一定要看。”

“我看看谁破防了(狗头保命)。”

“去给他凑个票房,用实际行动告诉好莱坞,我喜欢看什么?看碟醋。”

“合着你知道哥们想看的是什么啊?”

“这要回答的是台湾,那票房可不得突破天际咯(狗头保命)?”

“我是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人/火星人”;“oh,china?呯!”

诶,你们别说,你们还真别说,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发现,《美国内战》中那个被美国民兵当街击毙的“香港记者”托尼(Tony),他的扮演者还真就是个中国台湾裔人士,中文原名李志杰,英文名称尼尔森·李(Nelson Lee),1975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后随家人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长大并接受了纯正的西方高等教育。

李志杰的高中是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圣约翰高中就读的,该高中是加拿大现存最古老的公立高中,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5年,在整个新不伦瑞克乃至是加拿大都是响当当的名校。横向一对比,大致就相当于广东这边的广雅中学吧(前身系张之洞当年所创的广雅书院)。

从圣约翰高中毕业之后,李志杰考上了加拿大知名的高等学府——多伦多大学,主攻商业和哲学。此后,李志杰又去了美国纽约,在纽约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继续深造。

从李志杰的履历上我们不难看出,他在美加的成长轨迹就是非常典型的华裔精英的缩影:自幼随家人移民到加拿大,接受的是纯正的西式教育,读的也都是美加的知名学府。

这要换作是在我们大陆,就李志杰的这份履历,要是他在内娱出道了,我都不敢想象那得是何等鲶鱼一般的存在。就现在大陆内娱那个人均中学肄业的教育水平,李志杰那哥大+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学历一摆出来,那还不得爆杀全场啊?要是人际关系再搞好点,政治立场摆端正点,一年捞到几部大片演也不成问题,兴许还能当男二甚至是男一,搞不好还有机会成为第二个吴彦祖呢。

而且,别看《美国内战》里的香港记者托尼面目可憎,但其实李志杰本人的颜值还是挺高的,尤其是年轻那会儿。就算是人到中年了,乍一看也有点王千源的意思。

审美这个东西就是萝卜青菜,我不能代表大家的意见,但是负责任地讲,我觉得李志杰本人的气质并不像托尼的那样猥琐。他可能不是公认的帅哥,但是再怎么着也说不上猥琐。让他演公安局长够呛,但是让他演一个张译那样的干警还是可以的。

二、一个中国台湾裔加拿大人演的香港记者,怎么就被美国民兵当“中国人”给毙了?

然而,可惜的是,在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毕业之后,李志杰就一直待在美国,混迹在美国的演艺圈里,捡点无足轻重的龙套角色来演一演。在《美国内战》之前,在李志杰所演过的诸多龙套角色之中,最为我们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可能也就是刘亦菲版《花木兰》里头的大臣一角了。

喜欢看美剧的朋友,或许还在一些经典美剧里头看过李志杰的身影,比如《识骨寻踪》(第一季)和美剧版《刀锋战士》。

当然,没印象的话也不奇怪,因为李志杰在这些剧里的存在感都不怎么强,很多就是露一面就完了,你甚至都没机会看到他演第二集。

自2001年出演美剧《法律与秩序》,首次在荧幕上亮相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李志杰已经先后参演过超过35部影视作品了。纵观李志杰在过去23年来的从影生涯,他所出演的角色,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出来打一下酱油,然后就去领盒饭的跑龙套。

因为知名度实在太低,所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李志杰几乎都是个无人关注的小透明。美国IMDb上有关他的页面只有一句介绍:“李志杰于1975年10月1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内。他是一名演员和导演,参演过《阿索卡》(2023 年)、《花木兰》(2020 年)和《星女郎》(2020 年)等剧集。”

中国这边的豆瓣更惨,有关李志杰的页面介绍只列举了他的英文名称、出生年月、籍贯和职业,简介部分则是可怜兮兮的“暂无”二字。

我估计就连李志杰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在美国的影视圈里浮浮沉沉了几十年,各种龙套角色跑了不计其数之后,到头来却是因为在一部美国的低成本片里饰演一个猥猥琐琐的“香港记者”而火出了圈。

更加搞笑的是,他本人的成长履历和香港并没有什么关系。如上所言,李志杰是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出生的,后来移民到加拿大接受了纯正的西式教育。

换句话来说,他其实是个土长的加拿大人。如果他在《美国内战》中饰演的托尼一角对着那位盘查他的美国民兵说:“我其实是个台湾省移民,我是个加拿大人。”那么我估计那个嚣张跋扈的美国民兵就不会当场开枪给他毙了,兴许他最后还是在劫难逃,但至少不会领盒饭领得那么快。

按理说,李志杰身上可以用来做文章的身份标签有那么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非得薅着一句“我来自(中国)香港”的台词让他念的。为什么呢?我细细琢磨了一下,最后总结出了三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让李志杰饰演的托尼说他是个(中国)台湾人是不行的。这样虽然也能构成美国民兵当场枪毙他的逻辑——说白了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这样的话会刺激到台湾省那边的一些背祖忘宗的类人生物,尤其是那些绿不拉几的恶心玩意。美国现在还是要利用它们来膈应我们大陆的,所以这个霉头不能触,这个选项就排除了。

注释里的Taiwan改成China,台湾改成中国

可能性二:那要李志杰直接说他是个中国人行不行呢?也是不行的,因为中国市场是美国电影除北美市场之外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但凡是个有点脑子的美国投资人,都不可能会在他们投资的电影里头把冒犯中国观众的元素弄得太过显眼。

之前美国拍过一部以解放军为假想敌的战争电影《赤色黎明》,结果后来拍完了,投资方不干了,说你们这样就是要我死啊,要求片方撤回重拍。怎么个重拍法呢?把剧中的解放军给改成了朝鲜人民军。但是因为时间太仓促,没法全部改了,所以只好把剧中的部分中国军旗给换成朝鲜旗帜,但是剧中的“朝鲜人民军士兵”穿着的仍然是我们的07式军服。

因为是后期改的,所以《赤色黎明》只能把片中的部分旗帜给换了,但是“朝鲜人民军”穿的却还是解放军的07式军装

这事在当时搞得一些美国右翼也很破防:“我就是奔着解放军来的,结果你们给我换成了人民军?那还看个屁啊。”

当时还很年轻的“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也出演了《赤色黎明》,而且还是主演

你别说,虽然《赤色黎明》是部烂片,但是美国人设计的这面驻美部队军旗还挺带感的

可能性三:中国台湾人不行,中国大陆人也不行,那就只能挑中国香港人这颗身份政治上的软柿子来捏了。香港是可以的,香港现在是受我们管辖的,但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又和我们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过去香港就一直是美国影视文化中一些美国人用来揶揄和膈应我们的主要元素,这几年国安法在香港搞得好,让美英等西方国家恨得牙根痒痒,早就憋着法子想着要给特区政府一点颜色瞧瞧了。

一来二去,各项要求都满足了,那不欺负你还能欺负谁呢是吧?澳门?不太行,澳门存在感有点低——不是我对澳门的朋友有啥意见,但是西方人确实不太认这个。相比之下,还是香港的知名度更高一些。而且,谁让香港记者那么举世闻名呢?

三、美国人的眼中没有什么港台人,只有讲广东话的中国人,和讲闽南话的中国人

我这么说并不是针对我们广大爱国爱港的香港同胞,而是想强调一个就连美国人自己现在都懒得的客观现实。

就电影当中的那个意境,就像咱们网民在《美国内战》官微评论区里吐槽的那样,美国人真要是魔怔了,看到你是个亚裔就要揍你,你还指望这些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东省韶关市新江镇都分不清楚的家伙,会在这种节骨眼上给你细分成分呢?

快拉倒吧,你长着一张黄种人的脸,在美国的魔怔人看来就是原罪。他们才不管你到底是中国大陆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新加坡人还是泰国人呢,只要你看着有那么点像中国人,那你在他们的枪口底下,就都是中国人。

不信就瞧瞧周受资,他在面对科顿这种魔怔人的国会审问时都快窘迫成什么样了?这也就是当时科顿的手上没有枪,不然,搞不好这小子可能当场就开火了:

“你哪儿来的?”

“我是新加坡来的。”

“哦,吃肉骨茶和辣椒螃蟹的中国人?砰!”

“吃肉骨茶和辣椒螃蟹的中国人!”

透过他们的突击步枪瞄准镜,我们所有这些人在他们眼中都是一个样的。周受资这位新加坡人尚且如此,你就更别说是从香港或台湾跑过去美国的人了。他们的眼中哪有什么大陆人、香港人或台湾人之分?说白了不就是讲普通话的中国人、讲广东话的中国人,还有讲闽南话的中国人吗?

对此,《美国内战》的大陆发行方也是食髓知味,除了微博之外,它们还在抖音上开了号,而且还特意给那段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电影切片配了条这样的文字注释:

是谁在鼓掌?是谁又破防?大战即将打响,见证帝国主义落幕时。

这帮人是真懂宣发啊,把受众心理给拿捏得死死的。知道我们其实并不在乎《美国内战》这盘饺子包得怎么样,只要“oh,China”这一碟子醋酿得足够香,就行了。“你们别管我拍得好不好,我就问你们爱不爱看这个吧。”

不得不说,《美国内战》的发行方A24公司这一波真的是黑藤规三打贾贵——他们咱们都乐呵。日本人收拾不了八路就打贾贵败火,边打边安慰自己:“你就说你是不是中国人吧?”我们打不了贾贵就看日本人揍贾贵当代餐,边看戏边互相开玩笑:“你就说他打的是不是汉奸吧?”

那个开枪杀人的美国民兵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帮助我们维护了“一个中国”政策——虽然这种维护是以一部分,尤其是以一部分在美华人,特别是以润美润人的心理大破防为代价的。但这部电影能进入国内上映,而且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那个桥段还被保留了下来,这就足以说明,国家其实很清楚咱们中国老百姓是喜欢看啥的,而且他们也愿意投咱们的所好。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国家都不拦着,我们老百姓乐就完了。美国片方收获了票房,美国民众发泄了情绪,中国政府顺应了民意,中国百姓得到了笑声。

很好很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的最后,我再多说一句,虽然我本人非常瞧不起《美国内战》中的托尼一角,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再给这群托尼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不是做一个猥琐可笑的香港人,也不是做一个乖张滑稽的台湾人,更不是做一个恃强凌弱的美国人,而是做一个堂堂正正、服务人民、心怀祖国的中国人。

如此一来,倘若日后美国真的发生了片中描述的那般惊天变故,这样的一个中国人,他在美国更有可能遭遇的就不会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美国民兵,而是从中国大陆不远万里跑过去美国参加撤侨任务的人民子弟兵。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将以以下对白的形式来展开:

“您好,同胞,我注意到您递过来的证件了,您叫尼尔森·李是吗?请问您是哪里人?”

“我是在台湾省台北市出生的,在加拿大读的书,在美国当的演员,我演过香港记者。我之前一直以为我是个西方人,但我错了,美国人用他们的铁拳和枪托教育了我,无论我来自哪里,也无论我自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因为我的面孔和肤色,在他们的眼里,我永远都只能是中国人。”

“所以,您到底是台湾人呢?还是香港人呢?还是美国人呢?”

“都不是,我是一个中国人。还有,请不要再叫我尼尔森·李了,我更喜欢我的中国名字。所以,同胞,请叫我:李志杰。”

1 阅读:246

孤烟暮蝉

简介:观察世界,大国崛起之际;反省自身,小国博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