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女厕所装计时器,如厕不该被“读秒”围观|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06-08 23:20:20

公共服务不能想当然,否则“为了你好”也难免遇到“我不买账”。 ▲ 云冈石窟资料图。图/微信公众号“云冈石窟官微”

文 | 郭元鹏

“当时觉得很先进,避免了盲目排队和敲门,也隐隐觉得有些尴尬,有一种被围观感……”

据潇湘晨报报道,6月7日,有游客向记者透露,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售票大厅下楼梯后,左手边的女厕所门外,有一块读秒计时器,让如厕游客感觉有些尴尬。此前,也有游客发布视频吐槽该景区女厕装有计时器。

6月7日,该景区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没有控制上厕所的时间,不可能中途把人撵出来。也不是说五分钟、十分钟就必须出来。计时牌是显示那个厕所在那一时间段里有人。”

但这客观仍给大家造成了一种误会:公厕安装读秒计时器,可能是为了限制如厕时间——尽管,这不过是该景区推行的一种服务,主要目的是告诉其他游客,“厕所里有人”。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服务创新,可以让等待的游客知道“上厕所的人去了多长时间了”,并据此考虑自己是否等待。但是,即便如此,这类的公共服务创新也对公众感受欠些考虑。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空间,进行任何服务创新时都需要格外考虑公众感受和社会文化因素。现实中,这种“读秒显示”的操作,确实会让人有被围观的尴尬。

试想,当你知道有一群人在厕所外面“读秒”等待,又岂能自在如厕?如此做法,显然会让如厕之人产生“被督促”的尴尬。一旦有人等得着急,觉得厕所被占用时间过久,难免会不高兴,更有甚者会因此发生冲突。

实际上,一个人的如厕时间,会因为环境、习惯等不同因素而不同,很难有一个具体的长短衡量标准。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是好心办了“坏事”。

精细化服务不能逾越隐私边界,科技运用也并非没有“禁区”。就像安保摄像头在洗浴中心不能对着浴室、在商场不能对着更衣室一样,景区如厕也不该被“读秒”围观与催促。

很多时候,公共服务确实需要“创新”,但也要建立在多方考量之上。景区厕所装读秒计时器,可能是为了提高卫生间的使用效率,减少游客的排队等待时间,实际却反倒给游客添了堵,无疑就是这种如厕“读秒”服务欠考虑了。

一个小小的“创新”措施,却引发了一系列公众反应和舆论关注,这大概也是景区方面始料不及的。而这也再次提醒,公共服务不能想当然,事先扎实调研和广泛听取民意是基础工作,否则“为了你好”也难免遇到“我不买账”。

撰稿 / 郭元鹏(职员)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0:04

    哪个人才想出来的,等它如厕时拿喇叭在旁边催它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