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要起诉罗永浩,罗永浩称难受的肯定不是我 双方争议的核心之一在于预制菜的定义。西贝遵循国家标准,认为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不属于预制菜;罗永浩却从实际体验出发,觉得只要是预加工后在门店复热的菜品就应算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是矛盾的根源。 法律层面,西贝起诉罗永浩侵犯商誉,关键在于证明罗永浩“几乎全是预制菜”的陈述失实。若西贝菜单中存在一道符合国家定义的预制菜,罗永浩的指控便有一定合理性。而罗永浩也已表态应诉,称此案将推动预制菜知情权立法。西贝和罗永浩的争议绝非孤例。当前很多连锁餐饮品牌都面临预制菜质疑,像“出餐快”“口味标准化”都成了消费者怀疑使用预制菜的依据 。某饺品牌就因“肉馅预制、饺子皮冷冻”登上热搜。这反映出预制菜使用在行业内的普遍性,以及消费者对此日益关注,整个餐饮行业都应重视并思考如何应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诉求。 消费者抵触预制菜,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感觉被欺骗,消费者去餐厅消费,期待的是新鲜现做美食,支付的价格也包含了对厨师手艺、新鲜食材等因素的考量 ,结果吃到预制菜,会觉得花了冤枉钱。二是受“预制菜就是料理包”的刻板印象影响,认为预制菜有大量防腐剂和添加剂,危害健康。去饭店吃料理包不如买回家自己放微波炉里加热,不用出门还省钱。要是非常便宜的外卖是料理包还可以理解,但是中档以上的餐厅再来料一包就很尴尬了。 这背后体现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真实消费体验的追求,餐饮企业必须正视并努力消除消费者这些误解。
西贝要起诉罗永浩,罗永浩称难受的肯定不是我 双方争议的核心之一在于预制菜的定义
时年六月
2025-09-13 02:41: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