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独”摇身一变成为大统派时,我才猛然惊醒,原来我们过去强烈反对“台独”,以及反对大“台独”某长的行为,现在倒是变成了笑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几年台湾政坛真有点像一场魔术表演,曾经站在“台独”最前线的人,忽然之间披上了“大统派”的外衣。 过去我们曾经无比坚定地反对“台独”,在街头高喊口号、在网络上怒斥分裂,如今这些人转过身来自己讲统一、谈和平,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原来我们那么严肃对待的斗争,竟然在他们手里变成随时可以更换的角色扮演,仔细一想,这背后既有荒诞,也有警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赖清德,他刚上台时的“双十讲话”,一方面口口声声讲要推动两岸“健康有序的交流”,可同一篇讲话里却又宣称所谓“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这话就像有人表面上递上一杯茶,说要交朋友,实际却偷偷在杯子里放了料,表面温和,骨子里还是分裂思维,和之前几任比起来,他更加直白。 李登辉常常否认自己是“台独”,嘴里讲统一,背后却在强化“台湾主体性”;陈水扁喜欢在文字上做游戏,用“一边一国”来掩盖分裂诉求;蔡英文则更多是“少说多做”,改课纲、改称谓,用柔性的方式推进。 赖清德不一样,他公开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甚至喊出要搞“社会改造”和“国家重建”,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扛着“台独”大旗一路狂奔,他的操作也从软性的文化渗透变成了硬性的政治和军事动作。 用台湾老百姓的血汗钱买进一堆外国淘汰武器,和以前小动作的“偷摸”相比,这更像是赤裸裸的“抢夺”,代价全由普通人承担。 与赖清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正亮的戏剧性转身,早年他可是民进党里的骨干人物,甚至参与过“台独党纲”的起草,那时的他,一心在政策和论述上拉开与大陆的距离,立场毫无疑问是分裂阵营的中坚。 他后来当上“立法委员”,依旧维持着这种姿态,对两岸政策表现出浓厚的对抗性,可是进入2010年代中期,局势开始发生变化,他逐渐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表示质疑,认为盲目对抗不可行。 2023年,他干脆宣布退出民进党,不再认同“台独”,随后在媒体上频频抨击赖清德当局,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接连访问大陆,不仅与高层会面,还在公开场合直言“统一越早越有利”。 岛内绿营把他当成“叛徒”,大陆这边却把他视作理性的声音,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也在这种强烈反差中成了舆论焦点,到底是出于理念转变,还是政治算计,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看到这种反差,很多人心里涌上一股荒谬感,我们过去全力抵制的“台独”人物,如今自己跑出来讲统一,我们当年动员、抗议、愤怒,如今仿佛变成了一出讽刺剧。 更荒唐的是,那些真正坚持“台独”的人,比如赖清德,却反而走得更极端、更冒险,仿佛台湾政坛在上演一场“双重剧本”,一边是昔日“独派”转身成“统派”,一边是现任领导人高举分裂旗号加速冲撞。 之所以出现这种景象,深层原因还是政治算计,台湾政坛有一个明显特点,理念常常只是外壳,真正主导的是利益和风向。 选举的时候喊“台独”,能动员特定选票;等到形势逆转,就换个说法,披上“统派”的外衣,继续留在舞台中央。 这种随时变脸的能力,在岛内几乎成了常态,危险在于,这些“变脸”会混淆视听,削弱社会对分裂风险的警觉,民众如果被外表的转变迷惑,就可能忽略掉背后始终存在的“台独”本质。 再看外部环境,更能理解这种投机,美国和日本不断借“台独”问题介入,提供军火、制造紧张,把台湾推上大国博弈的前沿,岛内的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社会焦虑感越来越强。 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民进党的“抗中保台”口号也渐渐失去吸引力,在这种氛围下,一些政治人物转向强调“统一”和“对话”,看起来就更像是顺势而为。 无论如何,他们的表态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决议明确的立场,任何花样翻新的说辞,都动摇不了这个根基。 回过头来看,这些荒诞的转折像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真正的笑话,不是我们曾经反对“台独”的行动,而是那些把分裂与统一当作政治筹码的人,把严肃的民族问题当成自我包装的舞台。 我们需要记住,无论政客们如何表演,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没有改变,祖国统一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他们的表演迷惑,要认清大势,推动真正的交流和融合,这样一来,台湾民众才不会被牵着走,才能早日过上安定而有保障的生活。 整场荒唐的变脸戏,其实映照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政治人物的算计再多,也无法改变历史方向,统一才是真正的归宿,而一切包装和伪装,终究会被时间撕破。
蒋万安已经向民进党申请,预计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麻烦看
【64评论】【34点赞】
用户10xxx29
台湾地区人看川剧变脸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