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理想汽车成功启示录,传统品牌为何落后,三大核心优势解析

理想汽车逆袭记:从“门外汉”到“懂王”的破局之路要说理想汽车是“好车”吗?估计不少老司机得撇撇嘴,觉着这玩意儿跟“驾驶乐

理想汽车逆袭记:从“门外汉”到“懂王”的破局之路

要说理想汽车是“好车”吗?

估计不少老司机得撇撇嘴,觉着这玩意儿跟“驾驶乐趣”八竿子打不着,简直就是个“移动大沙发”。

但人家愣是卖得好,你说气人不气人?

今天咱就唠唠,理想汽车是怎么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如今的“懂王”的。

故事得从2016年说起。

那会儿,理想汽车还叫“车和家”,他们捣鼓出一个叫SEV的小玩意儿,想在城市里搞共享出行。

SEV长得小巧玲珑,主打双座,结果呢?

没戏!

政策不允许,市场也不买账,这项目直接就黄了。

你说,这算不算一个失败的亮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次“折戟”让李想和他的团队好好反思了一把。

他们发现,光靠短途代步不行,中国老百姓买电动车,还得能拉家带口,能跑长途。

于是,他们一咬牙,决定转型,搞SUV,用增程式技术。

这才有了后来的理想ONE。

问题来了,理想汽车真的是“好车”吗?

不少车迷觉得,它开起来像船,动力也就那样,根本没啥驾驶乐趣。

甚至有人说,李想根本不懂车,这理想ONE就是个“移动大玩具”。

但你品,你细品。

李想真不懂车吗?

别忘了,他可是汽车之家出来的,天天跟用户打交道,啥样的吐槽没见过?

啥样的需求没听过?

说白了,他比谁都清楚,中国老百姓买车最看重啥。

理想汽车从来不造“性能怪兽”,而是抓住大部分中国家庭真正的刚需:一个空间够大、配置贴心,让全家每个人都能开心的移动生活空间。

你可以说理想没有驾驶感,性能不强。

可它有电视,孩子上车不闹腾;有冰箱,全家人路上喝得爽;有舒适的座椅,宽敞的空间,老人、妻子都满意;有专属的休息区,驾驶者累了也能彻底放松。

这些细节叠加起来,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难道不比极限性能和驾驶激情更重要吗?

要说理想汽车能这么懂用户,那还得感谢汽车之家。

早在2005年,李想就创办了汽车之家,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反馈。

这些数据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用户需求。

比如,用户吐槽后排空间太小,座椅不舒服,智能化配置不够丰富……这些信息都被李想记在心里,成了理想汽车的宝贵财富。

理想汽车是怎么抓住中产家庭的“刚需”的?

说白了,就是把用户当回事儿。

现在中产家庭买车,图啥?

图个省心、舒适、能装。

理想汽车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

光懂用户还不够,还得有技术。

理想汽车选择增程式路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纯电动车续航焦虑还很严重的年代,增程式无疑是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你可以把它当成电动车开,享受电车的平顺和安静;也可以把它当成燃油车开,不用担心没电趴窝。

这对于有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也正是因为理想汽车在增程式领域率先发力,才占据了用户心智,成了“增程最正宗”的代表。

现在,不少车企也开始搞增程式,但总给人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

为啥?

因为理想汽车已经成了这个领域的标杆,后来者很难超越。

理想汽车能成功,光靠用户洞察和技术路线还不够,还得有强大的支撑。

理想汽车跟全球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有合作,比如宁德时代、Mobileye等等。

这些合作保证了理想汽车的零部件质量和供应,让用户开得放心。

另外,理想汽车还采用了直营模式。

啥意思?

就是不搞经销商,直接跟用户对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用户有啥问题,可以直接反馈给厂家,厂家也能更快地做出改进。

李想本人也是个“用户至上”的典范。

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跟用户互动,收集用户反馈,甚至亲自参与产品改进。

理想ONE上市之后,就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了多次OTA升级,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优化了不少用户体验。

这种快速迭代的模式,让理想汽车能够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理想汽车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营销,而是靠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

它重新定义了“好车”的标准,告诉我们,车不一定要跑得快,但一定要懂你。

未来谁会赢?也许不是最会造车的,而是最懂生活、最懂人心的。

评论列表

盛唐再现
盛唐再现 2
2025-09-16 08:02
唯一有点变化的智能方面还是在被人架构上稍微改一改[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