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高考后选专业时,不少学生曾纠结:选语言怕“只会说不会做”,选经贸又担心“少了跨文化优势”;职场上,也常有毕业生感慨“要是当初多会一门外语或者懂点商务,机会能多一半”。而在近几年,双学士学位的兴起,恰好为这种“两难”提供了新解法,
在这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早已走在前列,从2024年的9个项目到2025年扩容至19个,它用扎实的课程设计和亮眼的就业成果,让“1+1>2”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成长蜕变。

若想读懂广外双学位的“含金量”,2024年设立的意大利语(国贸双学士学位)专业堪称绝佳样本。
这门横跨文学与经济学的专业,没有走“语言课+经贸课简单拼凑”的捷径,而是把两门学科的逻辑拧成了一股绳:上意大利语课时,老师会用意大利企业的商务案例教谈判话术;学国际贸易实务时,学生要试着用意大利语撰写跨境合同;就连“区域国别研究”这类课程,也会结合意大利的产业特点去分析市场机遇。

另外,广外双学位的优势,还藏在那些“能落地、能实践”的资源里。对于意大利语(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课堂之外的机会从不稀缺:想体验国际化学习,能通过与帕维亚大学、马切拉塔大学的交换项目,去意大利实地感受当地商业环境;想提前接触职场,中国意大利商会、云鲸智能(深圳)等8个实习基地随时敞开大门。
更难得的是,专业师资团队既有深耕意大利语文学的博士教师,也有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业专家,甚至还有长期驻校的意大利籍教授,他们一起设计课程、带学生做项目,让“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始终保持同频提升。

这样的培养模式,最终化作了毕业生手里“沉甸甸”的竞争力。从意大利语(国贸)专业的去向来看,有人凭借“意大利语+跨境商务”的组合,入职华为负责欧洲南部市场的产品推广;有人通过外交部遴选,成为驻意大利使领馆的外事工作人员;还有人进入美的供应链部门,专门对接意大利供应商的合作谈判。
而放眼广外所有双学位项目,“语言+法学”的毕业生成了红圈律所争抢的涉外合规人才,“财经+外语”的学生则成了跨国银行的“香饽饽”。这些去向恰恰印证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双学位不是为了“多拿一个证”,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国家需要、湾区紧缺”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回头看大家对双学士学位的最初顾虑:怕“学不深”“用不上”“负担重”,该校其实早已用实践给出了回应。对于渴望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双学士学位项目,会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拥有走得更远、更稳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