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端制造对精度、效率与智能化的需求迈入 “微米级 + 无人化” 新阶段,万可工业科技依托 466 项专利技术与 “AI 算法 + 精密制造 + 数字孪生” 核心体系,推出 LH500 摇篮式五轴加工中心。这款凝聚工程院院士团队研发心血的高端装备,以 5 角秒分度精度、AI 全流程优化与智能工厂适配能力,成为航空航天、新能源、精密模具等领域突破加工瓶颈的关键力量,重新定义国产工业母机的性能标杆。
硬核性能:精度与刚性的双重突破LH500 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 “稳、准、快” 加工需求的精准落地,其机械结构与核心配置的创新设计奠定了高端加工基础。
在结构刚性上,设备采用龙门一体式上下轨与铸件筋板布局,经时效处理彻底消除内应力,配合 45# 钢板焊接床身,重切削工况下变形量控制在 0.002mm/m 以内。这种设计使 LH500 既能应对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切削材料的深度切削,又能保证长时间加工的稳定性,特别适配航空发动机叶盘等大型复杂件加工。
精度控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设备搭载 DD 马达直驱摇篮结构,C 轴可实现 ±360° 无限制旋转,A 轴倾斜角度覆盖 - 30°~120°,分度精度精准至 5 角秒 —— 相当于在 30 公里距离内控制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粗细。配合 BBT40-212 高性能电主轴(最高转速 12000r/min,扭矩 100NM)与水冷控温系统,有效抑制热变形,加工表面光洁度达到零返工标准,成功替代西班牙华日斯蒂等进口设备。
加工范围与效率形成双重优势。X/Y/Z 三轴行程达 600×1000×480mm,500mm 直径工作台可容纳大型新能源箱体、航空结构件等工件;24 刀位圆盘刀库换刀时间仅 2.5 秒,配合 18.5KW 大功率主轴,实现 “重切削不颤振、精加工不偏差” 的加工效果。
AI 智能:重构加工全流程效率LH500 的颠覆性突破在于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加工全链条,实现从 “被动操作” 到 “主动优化” 的跨越。
实时监测与预测:设备内置振动传感器以 10kHz 频率采集数据,通过 “汉工智能” 大模型分析,刀具磨损预测准确率超 98%。当检测到异常时,系统自动调整切削参数并预警,某新能源厂商应用后废品率从 3.2% 降至 0.5%。
智能工艺适配:针对不同材料特性,AI 算法可在 0.3 秒内完成加工策略切换。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时,自动匹配高温合金切削参数;切换至铝合金新能源配件加工时,即时优化进给速度与主轴转速,效率提升 3-5 倍。
编程与路径优化:智能编程辅助功能将复杂零件编程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自适应控制技术可根据毛坯余量波动动态调整路径。中航工业某项目中,LH500 将涡扇发动机叶盘加工的 12 道工序缩减至 3 道,生产周期缩短 40%。
场景落地:从单机到智能工厂的全适配LH500 并非孤立设备,而是智能工厂体系的核心节点,已在多领域验证其产业价值。
在航空航天领域,替代意大利帕尔帕斯设备承担隐身战机钛合金框架件加工,一次装夹完成曲面、孔系加工,材料利用率提升 4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为特斯拉上海工厂定制的模具加工设备使模具寿命突破 15 万次,为比亚迪打造的电池托盘生产线焊接合格率达 99.5%;在医疗器械领域,高精度加工确保植入器械尺寸一致性,成为多家医疗企业的核心生产装备。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工厂整合能力。通过 99 元低成本 DTU 智能网关接入 AI 孪生平台,LH500 可实时上传加工数据,与 AGV、机器人形成协同系统。在万可 5000㎡示范车间,20 台 LH500 实现 95% 自动化率,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无人干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50%。
全周期服务:从选型到运维的无忧保障万可构建了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让高端装备发挥最大价值:
定制化选型:工程师根据工件尺寸、材料特性提供配置方案,可选配华中、凯恩帝或进口控制系统,适配不同使用习惯;
精准调试与培训:采用激光干涉仪校准精度,提供为期 1 周的操作培训,覆盖编程、故障排查等核心技能;
智能运维支持:80% 故障可通过云端诊断解决,预测性维护系统提前两周预警潜在问题,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70% 以上;
增值服务:提供工艺优化、软件升级与能耗管理咨询,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电 1.2 万度,切削液循环利用率提升 60%。
从 5 角秒的精度控制到 AI 驱动的智能优化,从单机加工到智能工厂协同,万可 LH500 以 “性能对标进口、成本更具优势” 的特质,正在打破高端机床市场的国际垄断。无论是追求精密制造的航空航天企业,还是需要降本增效的新能源厂商,LH500 都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可靠伙伴,助力 “中国智造” 迈向全球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