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万可五轴加工中心:以三维核心优势,赋能高端制造全场景

在高端制造追求 “精度无上限、效率最大化、生产智能化” 的今天,万可五轴加工中心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深耕细作,打造出覆盖不同

在高端制造追求 “精度无上限、效率最大化、生产智能化” 的今天,万可五轴加工中心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深耕细作,打造出覆盖不同加工需求的产品体系。无论是中小型精密零件加工,还是大型复杂构件制造,其设备均以 “微米级精度、倍速级效率、AI 级智能” 的三维核心优势,成为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的优选装备,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精度筑基:从结构到控制的极致把控

精度是五轴加工中心的立身之本,万可从机械结构设计到核心部件配置,构建起全链条精度保障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结构设计上,万可不同机型针对精度需求采用差异化优化方案。LH450 摇篮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采用 “真五轴联动” 设计,搭载高性能 DD 直驱转台,A 轴实现 - 30°~120° 倾斜,C 轴完成 ±360° 无限制旋转,配合 RTCP 刀尖点跟随技术,从根源上消除多次装夹带来的误差叠加。U260 卧式五轴加工中心则通过高精度谐波减速器驱动 A 轴,搭配 DD 直驱电机驱动的 C 轴,实现 A 轴 ±8″、C 轴 ±6″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分别低至 ±5″和 ±3″,配合进口光栅尺全闭环控制,加工误差稳定在微米级。而 LH500 系列更将精度提升至新高度,摇篮式机型的 A/C 轴分度精度精准至 5 角秒,相当于 30 公里距离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粗细,龙门式机型 X 轴定位精度达 ±0.005mm/1000mm,满足大型零件高精度加工需求。

核心部件的精工选配进一步夯实精度基础。万可设备普遍搭载高性能电主轴,BBT40 锥孔结构主轴最高转速可达 12000r/min,配合水冷控温系统,有效抑制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加工表面光洁度达到零返工标准。部分机型采用的 BT50 锥孔主轴,最大功率达 22kW,最大扭矩 800N・m,即便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切削材料的重切削工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刚性,避免振动导致的精度损失。这种 “结构稳 + 部件精” 的设计理念,使万可设备成功替代西班牙华日斯蒂、意大利帕尔帕斯等进口品牌,在航空航天关键零件加工中站稳脚跟。

效率升级:从工序到流程的全面提速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万可通过优化加工流程、升级核心配置,实现加工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一次装夹完成加工” 是万可设备提升效率的核心逻辑。传统三轴设备加工复杂零件需多次装夹,不仅耗时费力,还易产生定位误差,而万可五轴加工中心凭借多轴协同能力,可一次性完成曲面、斜孔、深腔等多特征加工。中航工业某项目中,LH450 将涡扇发动机叶盘加工的 12 道工序缩减至 3 道,生产周期缩短 40%;医疗器械领域,U260 加工人工关节时,将 5 道工序整合为 1 道,生产效率提升 300%。

快速响应的核心配置为效率加持。万可设备配备的刀库系统换刀速度迅猛,U260 的 24 刀位链式刀库换刀时间仅 1.8 秒,LH500 摇篮式机型的 24 刀位圆盘刀库换刀时间 2.5 秒,龙门式机型更配备 60 刀位圆盘刀库,支持刀具寿命管理,满足多品种连续加工需求。高功率主轴赋予设备强劲切削能力,18.5kW 大功率主轴配合优化的切削参数,使 LH500 加工铝合金新能源配件时效率提升 3-5 倍;22kW 主轴驱动的 LH500 龙门机型,可实现高强钢深度切削,大幅缩短大型工件加工时间。

智能赋能:从被动操作到主动优化的跨越

智能化是万可五轴加工中心的差异化竞争力,通过 AI 技术与加工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升级。

实时监测与预测维护让生产更稳定。万可设备内置振动传感器,以 10kHz 频率采集切削力、温度、振动等多维数据,通过 “汉工智能” 大模型分析,刀具磨损预测准确率超 98%。当检测到异常时,系统自动调整主轴转速、进给量等参数并预警,某新能源厂商应用后废品率从 3.2% 降至 0.5%,故障发生率下降 40%。智能运维系统更实现 80% 故障云端诊断,预测性维护提前两周预警潜在问题,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70% 以上。

智能工艺适配与路径优化让效率再升级。针对不同材料特性,AI 算法可在 0.3 秒内完成加工策略切换,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时匹配高温合金参数,切换至铝合金加工时即时优化参数,实现 “一种设备适配多类材料”。智能编程辅助功能将复杂零件编程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自适应控制技术根据毛坯余量波动动态调整路径,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与一致性。

全场景适配:从单机到智能工厂的无缝衔接

万可五轴加工中心并非孤立设备,而是能够适配多行业需求、融入智能工厂体系的核心节点,其应用价值已在多领域充分验证。

在航空航天领域,LH500 系列替代进口设备承担隐身战机钛合金框架件、涡扇发动机叶盘加工,一次装夹完成多特征加工,材料利用率提升 40%,叶片型面轮廓度误差≤0.01mm。新能源汽车领域,为特斯拉定制的 LH500 模具加工设备使模具寿命突破 15 万次,为比亚迪打造的电池托盘生产线焊接合格率达 99.5%,电机壳体加工平面度误差≤0.02mm/m。医疗器械领域,U260 加工的手机金属中框平面度误差≤0.003mm,LH500 加工的人工关节球面圆度误差≤0.003mm,远高于行业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工厂整合能力,通过 99 元低成本 DTU 智能网关接入 AI 孪生平台,万可五轴加工中心可实时上传数据,与 AGV、机器人形成协同系统。在万可 5000㎡示范车间,20 台 LH500 实现 95% 自动化率,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无人干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50%。

从微米级精度的极致追求,到倍速级效率的持续突破,再到 AI 级智能的深度赋能,万可五轴加工中心以全方位的性能优势,打破高端机床市场国际垄断。配合 “定制化选型、精准调试培训、智能运维、增值服务” 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万可正成为越来越多高端制造企业的可靠伙伴,助力 “中国智造” 迈向全球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