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明明都是女人,为什么我妈在“重男轻女”这件事上,比我爸还积极?
比如家里炖了鸡汤,两个鸡腿永远默认是弟弟的,我稍微问一句“为什么我不能吃”,我爸还没说话,我妈就先急了:“弟弟还小,正在长身体!”可明明我也在长身体啊!
后来我发现,这不是我们一家的特例。
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母亲反而成了最坚决的维护者。
女儿想要平等对待,父亲往往还没表态,母亲就先跳起来反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女人(图与文无关)
1、因为她必须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是对的”大家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二三十年,突然有人告诉你,这个岗位的薪酬体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你会是什么感受?
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抗拒——如果我承认这是不公平的,那我这二三十年的付出算什么?
我妈妈就是这样,她和我爸一样上班赚钱,回家还要包揽大部分家务,可每当讨论家庭资源分配时,她总是下意识地把弟弟的需求放在前面。
有一次我直接问她:“你和爸爸挣得差不多,为什么总觉得他的需求更重要?”
她愣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大家都是这样的。”
后来我懂了,她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能懂。
一旦她承认重男轻女是错误的,就等于否定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生活方式。
这种颠覆太痛苦了,所以她必须不断告诉自己:男人就是该被优先考虑,传统就是这样,我这么做是对的。

女人(图与文无关)
2、因为她已经投入太多,无法回头了我妈当了几十年的“好媳妇”。
她伺候公婆,相夫教子,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现在要是突然说“重男轻女不对”,那她过去的这些付出算什么?
有一次舅舅来家里,夸妈妈是“贤惠的典范”,说弟弟娶媳妇就要照这个标准来。
我当时注意到妈妈的表情很复杂,有骄傲,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我忽然明白了——她就像个投入了全部身家的投资者,明明知道这个项目可能有问题,却已经无法撤资了。
如果现在承认错误,不仅过去的付出都成了笑话,连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媳妇”、“好母亲”的名声也要受影响。
这就像你排了五个小时的队买网红奶茶,就算最后发现味道一般,你也会拼命告诉别人“真的好喝”。
因为承认不好喝,就等于承认那五个小时白等了。

女人(图与文无关)
3、因为她好不容易才有了“说了算”的权力这是我最近才明白的,在重男轻女的体系里,年轻时的妈妈其实没什么话语权。
但当她“多年媳妇熬成婆”之后,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权力——管儿媳妇的权力,管女儿的权限,在家庭事务中的发言权。
有一次家庭聚会,我表嫂说她不想辞职带娃,她婆婆还没说什么(也就是我姨妈),我妈妈第一个反对:“女人当然要以家庭为重!”
我当时很震惊,后来我才懂,她维护的不是某个具体观点,而是她如今作为“婆婆”这一层身份的权威(虽然她不是表嫂的婆婆)!
因为如果我们这样的年轻女性不按以前的那套规则来,那她的权威何在呢?
而我爸呢?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卖力地维护以前的那套规则。
因为有我妈这个“急先锋”在前面,他只需要偶尔发话就能维持权威。
这就像公司的老板,平时都是经理在管具体事务,等到经理搞不定了,老板再出来“一锤定音”,反而显得更有威严。

女人(图与文无关)
想明白以上那些原因后,再看到妈妈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维护弟弟时,我反而没那么生气了。
因为她维护的已经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她整个的价值体系、人生选择和来之不易的话语权。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妥协。
恰恰相反,看清以前那套规则的真相后,我们应该更坚定地说“不”。
我们可以试着理解她们的困境,但不必重复她们的老路。
我们这代人的任务,就是打破这个循环——既不做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也不要做它的维护者。

女人(图与文无关)
作者介绍:
欧小希,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带你体会世间“人情冷暖”。
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分享、收藏和评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