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现在都卷成啥样了?恨不得把CPU、GPU、TPU全塞进车里,秒天秒地秒空气,但扪心自问,咱们老百姓买车,真就图个“快”吗?比亚迪卷平台,恨不得把所有车型都放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理想卷冰箱,好像车里没个冰箱就不是“家”了;小米更狠,直接卷前排,把副驾整成“女王座驾”,但你品,你细品,后排乘客的感受,谁关心过?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跑分竞赛”,表面繁荣,实则忽略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好开、好坐、好用。咱们买车,不是为了在赛道上飙车,而是为了带着一家老小舒舒服服地出行。
小鹏之前也走过弯路,2022年9月,小鹏G9上市,那配置表,比高考志愿还复杂,结果呢?定价太高,用户不买账,直接退订!地点:中国;人物:小鹏汽车;时间:2022年9月;事件:G9上市风波。你说这事儿闹的,小鹏自己也得反思,是不是用力过猛了?

痛定思痛,小鹏这次算是开了窍。G7横空出世,没跟小米YU7硬刚性能,而是把目光放在了被忽略的空间体验上。这就好比,别人都在研究怎么把火箭送上天,小鹏却在琢磨怎么把马车做得更舒服。
G7的空间重构,可不是简单地加长加宽。后排座椅的角度、电动调节的范围、中央通道的储物空间、后排出风口的位置、座椅发泡材质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重新设计。举个例子,G7的后排座椅可以调节到半躺姿势,长途旅行,后排乘客也能舒舒服服地睡一觉。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以人为本”,而不是把用户当成“数据”,只关心加速时间和百公里油耗。
光有舒适性还不够,智能化也不能落下。G7的人机共驾功能,算是解决了用户的“智驾焦虑”。以前的自动驾驶,要么你完全放手,要么你完全接管,中间没有过渡。G7不一样,它允许驾驶员在智驾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人为干预。比如说,你想超个车,轻轻打一下方向盘,智驾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完成超车动作。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既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又保留了驾驶的乐趣。

说起技术,小鹏可没少砸钱。2023年上半年,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40亿元人民币!地点:中国;人物:小鹏汽车研发团队;时间:2023年上半年;数据:40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正是这些投入,才让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别忘了,小鹏P5的智能泊车功能,也是一大亮点。2021年上市的小鹏P5,以其强大的智能泊车功能受到关注,该功能可以在多种复杂场景下实现自动泊车,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地点:中国;人物:小鹏汽车;时间:2021年;事件:P5智能泊车功能发布。

G7的用户画像也很清晰:他们是对后排空间有需求、注重智驾可控性、追求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家庭用户。他们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只希望车子好开、好坐、好用。G7的市场定位也很明确:它要走出一条与Model Y的极简风格和理想L系列的中年中产公式不同的SUV产品逻辑,即空间体验、智驾共驾、成本理性、算力冗余。
小鹏的长期战略也值得关注。2021年12月,小鹏P7的单月销量首次突破9000辆,证明了小鹏汽车在智能化和设计上的创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地点:中国;人物:小鹏汽车;时间:2021年12月;数据:9000辆。2023年7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并探索新的技术合作方向。地点:德国、中国;人物:何小鹏,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时间:2023年7月;事件:战略合作协议。小鹏汽车还在充电网络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截至2023年6月,小鹏汽车已在中国建成超过1000座超级充电站。地点:中国;人物:小鹏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团队;时间:2023年6月;数据:1000座。这些举措都表明,小鹏汽车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G7的出现,提醒汽车行业,别只顾着“跑分”,多想想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它不是一场性能竞赛,而是一次生活革命。汽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
G7能不能成为家庭SUV市场的“搅局者”?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