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担任唐僧的坐骑,同时是取经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其角色具有多重意义:
一、核心职能:驮负唐僧西行取经起源与转变白龙马原为西海龙王敖闰的第三子,名敖烈,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触犯天条,被判斩首。后经观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化身白马,驮负唐僧踏上西天取经之路。这一转变象征其从触犯天规的“罪龙”到皈依佛门的“修行者”的蜕变。
默默奉献的脚力在取经途中,白龙马始终以白马形态承载唐僧,历经十四载、十万八千里,始终任劳任怨。如来佛祖在封赏时明确指出其功劳:“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这一职能虽看似平凡,却是取经事业成功的物质基础。
二、关键时刻的战斗与救援宝象国救唐僧在宝象国一难中,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囚禁,孙悟空被逐回花果山,猪八戒逃散,沙僧被俘。白龙马为救师父,化为人形与黄袍怪大战,虽不敌受伤,但力劝猪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朱紫国献马尿在朱紫国,孙悟空用白龙马的马尿配制药丸,治愈国王顽疾。白龙马虽以坐骑身份自谦“尿亦非凡”,但仍配合团队需求,体现其牺牲精神。
三、象征意义与团队角色“意马”的隐喻白龙马代表“意马”,与孙悟空的“心猿”组成“心猿意马”,象征修行者需收束妄念、专注目标。其从纵火犯到取经者的转变,暗合《西游记》“以佛法收束心猿意马”的主题。
被忽视的忠诚者白龙马虽不及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活,但他是取经团队中时间最长、最忠诚的成员。在团队濒临崩溃时(如宝象国之难),他挺身而出,证明其不可或缺性。
四、最终归宿:功成正果取经完成后,白龙马因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在化龙池恢复龙身,盘绕于灵山华表柱上,完成从“罪龙”到“正果”的升华。这一结局既是对其忠诚的褒奖,也暗含“修行无贵贱”的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