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勤)商场里,抱着巨型毛绒玩偶的是一个打扮成熟的上班族;漫展上,越来越多成年人加入动漫周边抢购大军……积木、盲盒、棉花娃娃,这些原本属于童年的快乐,如今却成了不少成年人的心头好。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爱上了儿童玩具?这是释压新宠,还是精神返祖,亦或是成长安全屋?(《半月谈》)
当下,越来越多成年人对原本属于童年的玩具痴迷,这一现象引发思考,这既不是单纯的 “释压新宠”,也不是简单的 “精神返祖”,而是多种因素交织,映射出成年人内心的多元需求。
从压力释放角度,不可否认这些儿童玩具为成年人提供了独特的放松途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复杂的生活环境中,成年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儿童玩具所带来的简单快乐,让他们暂时摆脱压力的束缚,例如,拼搭积木需要专注,在这一过程中,外界的烦恼被屏蔽,压力得以释放,盲盒的随机性带来的惊喜感,也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成为压力的 “减压阀”。
在精神层面,这是对童年纯真的向往与回归,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逐渐远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儿童玩具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在把玩这些玩具时,成年人仿佛能找回那份久违的纯真与安全感,在精神上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这也是他们内心对简单纯粹生活的一种追求。
从社交和自我表达方面来看,这些玩具具有独特的价值,在社交场合中,以玩具为话题,可以轻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年人通过收集和展示独特的玩具,如限量版盲盒、特色棉花娃娃,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品味,在社交群体中找到认同感,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方式,丰富了成年人的社交生活。
对于党员干部和各类组织而言,这一现象也有启示意义,党员干部要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理解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快乐的行为,组织可以举办一些以兴趣爱好为主题的活动,包括与这些儿童玩具相关的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凝聚力,同时,社会应倡导正确看待成年人对儿童玩具的喜爱,营造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在追求爱好的过程中,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平衡,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