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九个月,上汽商用车卖出18.7万辆,比去年增加4.6%,连续五个月保持增长,这并非依赖补贴或宣传推动,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三成,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轻客市场份额接近两成,跃进轻卡九月销量增长超过两倍,出口量位居行业第二,其中轻客出口排名第一,DHL、地上铁等大型客户选择采购,他们看重的是车辆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能和售后保障。

过去商用车在上汽集团内部地位不高,总被乘用车分走资源,到了2025年情况变了,商用车业务直接独立出来,和乘用车处于相同层级,贾健旭负责整体管理,杨怀景专注上汽大通,决策流程从原来的七个环节减少到三个,响应速度提高了一倍,产品设计修改过去要等七天,现在只需要四十个小时就能完成,管理层也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定目标,而是经常走进市场,实地听取卡车司机的实际需求。
他们不再盲目堆砌车型,而是采用平台化策略,星栈平台专门用于越野皮卡,新途远界则搭载柴油混动底盘,续航达到一千公里,载重能力为三点五吨,命名方式也变得更简单,大拿系列分为T1、T2和T3,跃进超越推出H500大咖版,这样既好记又便于传播,安全性能成为重点,大拿V1获得欧洲五星评级,星际X皮卡同时拿下欧洲和澳洲双五星认证,这不只是价格便宜,而是产品价值更高。

渠道网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今年已经新开80家门店,计划到年底增至100家,目标覆盖全国90%的地级市,而行业普遍水平仅达到65%,该公司的布局更加贴近区域实际,采取“1+N”运营模式,即一个中心仓库配合多个服务站点,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在一线城市汽车消费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县域地区的物流配送、冷链运输和基础建设需求正在持续上升,这些地区呈现出真实而稳定的市场空间。
海外市场避开低价竞争,这家公司直接进军欧洲和澳洲,DHL采购了八百台电动物流车,新加坡客户也下了订单,新车在比利时车展亮相,客户不再纠结价格,更关心电池能用多久、充电快不快、维修是否方便,面对严格的欧洲法规,他们凭借产品认证和定制解决方案打开市场,而不是依靠降价。

跟别的品牌相比,福田依赖补贴,产品也没有多大差别,比亚迪在电动技术上有优势,但是没有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做深入开发,江淮和江铃只是对个别车型做改动,缺乏整体体系支撑,上汽就不一样,他们在组织、平台、渠道、认证这四个方面一起推进,形成完整的闭环,其他企业还在拼数量,上汽已经在比拼系统能力。
这背后是供应链的升级,博世和宁德时代参与进来,电控系统能够适应欧洲的低温环境,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在零下二十五度的条件下工作,这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版本修改一下就出口,而是按照欧洲标准重新设计制造,中国商用车从过去只卖零件,转变到如今销售整套系统标准,这件事很有意义,表明这些企业真正想要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不是为了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