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抖音上刷到福州高新区管理体制调整,剥离社会事务职能。回归闽侯。


闽侯县青口镇东南汽车城的车间里,每6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这个曾经在2013年被福州高新区代管的区域,如今已成为闽侯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而在福州西翼,千年古县礼乐瓷都闽清县同样在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思考如何借助福州都市圈建设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福州高新区与闽侯县的关系演变,以及闽侯县在此基础上探索出的特色发展模式,正为闽清等县域提供一面镜子,映照出区划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高新区与闽侯:从代管到融合回溯历史,福州高新区与闽侯县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演变。201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福州高新区正式托管闽侯县南屿镇及上街镇的5个村,全面行使托管区域的经济社会职能。

这一行政安排使高新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大自主权。然而,这种代管关系并未改变高新区行政区划仍属闽侯县的本质。2021年,针对高新区是否取消代管正式设区的疑问,官方明确回应:“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行政区划目前仍然属于闽侯县,暂未接到任何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这种特殊的行政关系,为后来的“回归”与融合埋下伏笔。

与行政关系的稳步推进相比,闽侯县整体的经济发展早已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闽侯县拥有汽车、机电、建材、食品、工艺品、服装纺织等六大产业。

特别是以东南、奔驰两部整车厂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已形成规模效益。2024年,东南汽车、奔驰汽车下线整车26.4万辆,汽车产业完成产值532.8亿元、增长70.7%。闽侯模式:三大优势铸就发展引擎闽侯县之所以能够在行政区划未做大规模调整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源于其精准把握并充分发挥了三大独特优势。东南汽车城:产业链聚合成效显著

闽侯县深耕汽车产业近30年,自1995年东南汽车城建立以来,已从“一张白纸”大步迈向千亿级产值的现代化汽车特色小镇。在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闽侯正加速转向新能源汽车制造赛道。
有关消息表示,闽侯于2025年初依托本地产业比较优势,成功举办东南汽车城汽车产业链供需大会暨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年会,邀请182家企业参会,达成10项采购意向协议、意向金额达5.03亿元。产业链整合成为闽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闽侯县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梳理产业链图谱,引入更多优质项目近地配套,增强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

围绕东南汽车发展趋势,促成44家汽配企业配套东南奇瑞项目,推动胜德、杰峰等18个项目落地,东南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从12%提升至35%。福州大学城:科技创新源头活水闽侯县坐拥整个福州大学城,汇聚了十几万大学生,拥有非常年轻、并且具有极高创造力的人才。这一独特资源为闽侯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于闽侯汽车产业来说正是这么一家创新的企业。该公司研发的氨分解制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等系列获专利授权。该企业相关人员说:“大学城就在闽侯,而福州大学正是我们研发力量的重要来源。闽侯还为企业研发提供应用场景便利。”

闽侯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目前已设立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把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给高校、加快把高校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给企业。近主城区位:无缝对接福州发展
闽侯县环抱、拱卫福州主城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汽车城、大学城、大县城与机场仅50分钟车程,境内12条高速及国省道、14座跨江大桥、多条地铁线路与主城区联为一体。

当前闽侯县正全面提速四环路、S1线、F1滨海快线、双福高速、港后铁路等路网联通工作。随着路网体系的持续完善,闽侯县与福州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为人才流动、产业协同、要素互通奠定坚实基础。闽清现状:等待时机的静默发展与闽侯县相比,闽清县的发展走出了不同的轨迹。2019年,针对闽清县是否计划撤县设区的疑问,闽清县县政府办明确回应:“目前,我县申请撤县改区条件还未成熟,暂无向上申报撤县改区申请计划。”

官方回复进一步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有关规定,县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等应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今后是否提出撤县改区申请应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省市整体区划调整需要等因素事情而定。”

这一回应与闽侯县收到的关于撤县设区的回复如出一辙。2020年,福建省信访局在回应闽侯县撤县设区问题时表示:“根据国务院公布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的变更与调整有着严格的规范流程,需经多方论证,多部门配合,并报国务院批准。

现阶段民政部门尚未接到上级政府要求承办该区划调整工作的任务。”启示与路径:闽清发展的可能方向闽侯县的发展经验为闽清提供了宝贵参考,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差异化产业选择与闽侯县聚焦汽车产业不同,闽清县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方向。闽侯县曾表示:“今后,闽侯县将紧盯项目招商、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厚植发展沃土,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种全产业链思维同样适用于闽清。

特色资源挖掘闽清县可借鉴闽侯县发展金鱼等特色农业的经验,挖掘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产业名片,如发展闽清特色的橄榄,陶瓷等特色产品。

闽侯县坚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抓招商,充分利用招商大会、海交会等招商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闽侯县通过市招商考评项目50项,总投资额208.64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闽侯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企业,助推项目建设。2024年,闽侯大力推行“八证同发”,扁平化运作、并联式审批,项目从落地到开工审批时间缩短至15天,让广大企业感受营商环境的“闽侯温度”。闽清县同样可做精自己的服务品牌,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县域联动发展闽侯县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其与福州主城区的紧密互动。闽清县同样可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福州都市圈,在保持行政独立性的同时,争取更多的经济协作和资源共享。闽侯县已成为福州“十四五”期间谋划加快融入主城区的重点区域,这种政策导向对闽清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2023年,闽侯县再次荣登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榜单,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排名创新百强县第24位、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12位。闽侯县的成功,不在于是否最终撤县设区,而在于其充分发挥了自身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的创新之路。

对于闽清而言,行政區划调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掘自身独特优势,打造不可替代的产业竞争力。
闽清加油!福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