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学老师:要求“盯紧重修生”,这样的大学生找到工作天理难容

🏫 大学老师的新任务:当“班主任+家长+保姆”最近学校下发通知:要求老师**“主动联系重修学生”**,理由是——“有的
🏫 大学老师的新任务:当“班主任+家长+保姆”

最近学校下发通知:要求老师**“主动联系重修学生”**,理由是——“有的学生忘了自己重修这门课”。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愣了。忘了自己重修?这在逻辑上简直堪比“忘了自己欠了钱”。但更讽刺的是,这个“荒诞的理由”,现在却成了教师的工作指令。

于是我们不得不挨个查名单、挨个发信息、挨个提醒,有时候甚至还要一遍遍打电话确认——“你好,你知道你这门课要重修吗?”“你得选课哦,不然系统会清掉。”“你这周要上课了,别忘记来。”

这哪是大学老师?这分明是“幼儿园点名册+家长群提醒”的现实版。

📚 大学正在“幼儿园化”:老师在教书,也在哄娃

如今的大学教育,正在以一种温柔而荒诞的方式滑向**“幼儿园化”**。

学生忘了上课——老师要提醒;学生忘了考试——老师要联系;学生挂了科——老师要安慰;学生重修——老师要督促;学生不来——老师要签到拍照“佐证”;甚至有的学生说,“我起不来”,老师还得说“没关系,下次早点休息”。

大学老师曾经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现在的现实,是提醒、安抚、哄劝、催促。就差老师帮他们背书包、扶他们进教室。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保姆式教学”被冠以“学生关怀”“人文温度”的名义,逐渐被认为是“教育的进步”。但实际上,它是对大学教育责任边界的悄然消解。

📱 学生越来越“自由”,老师越来越“卑微”

学生一键请假:系统自动批准;学生旷课:老师不敢记太多,怕投诉;学生成绩差:老师得“帮他们找原因”;学生心理状态不好:老师得“宽容、理解、体谅”;而当老师想严肃一点,学校提醒你——“注意方式方法,别激化师生矛盾。”

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自由,老师越来越卑微。

学生拥有了“无限的理解权”,而老师丧失了“教育的威信感”。一个原本该独立、该自律、该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在大学四年被呵护成了**“延迟成长的巨婴”**。

🧸 大学生真的“忘记重修”吗?

学生真的忘了吗?并不是。他们只是知道——忘了也没关系,老师会提醒。

当制度开始替学生兜底,当老师被要求替学生承担责任,当“责任感”可以被外包给教育系统,学生自然就不需要成长了。

一个从不需要承担后果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学会对未来负责?

教育,本质上是让人学会承担后果。而不是让老师帮学生逃避后果。

🧠 大学的标准,不能降到幼儿园的高度

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忘记自己重修,说明他从根本上没有把“学习”当回事。但学校却在用“人文关怀”的外衣去包裹这种不负责任,结果让整个教育逻辑出现了错位。

大学教育的底线,是让青年成为成年人。可现在的标准,却在不断下移——从“独立思考”到“被动完成”,从“自我负责”到“老师提醒”,从“成人教育”到“幼儿管理”。

这不仅是教育的倒退,更是大学精神的沦陷。

🔚请让大学回到“成年人的世界”

老师不是保姆,大学不是托儿所。教育的温度,不是无限迁就;教育的责任,不是替学生兜底。

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忘了重修,那他理应为自己的遗忘承担后果。否则,我们培养的,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而是一群习惯被提醒、害怕承担的“温室人”。

大学,不该再幼儿园化了。因为教育最大的悲哀,不是学生堕落,而是学校用制度,把堕落当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