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婚姻制度会走向消亡,中国式婚姻将会解体,爱情是人类永恒主题,而婚姻到最后都是合作。” 爱情是风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盐;爱情靠心动维系,婚姻靠共赢支撑。老一辈的婚姻,是 “搭伙过日子” 的极致。 爷爷娶奶奶时,没见过几面。婚后爷爷下田种地,奶奶在家织布,攒钱盖房、供孩子读书。他们没说过 “爱”,却在爷爷生病时,奶奶熬了三个月药;奶奶摔断腿时,爷爷学会了缝补。 他们的婚姻,是经济共同体、育儿共同体、养老共同体。没有太多自我,只有 “我们”—— 把两个独立的人,绑成 “利益同盟”,扛过饥荒、躲过灾害。 那时婚姻,是生存必需。女人需要男人遮风,男人需要女人持家,孩子需要完整的家活下去。所谓 “解体”,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现在的婚姻,正在丢 “捆绑”,捡 “选择”。 90 后离婚率走高,不是不想好好过,是不愿委屈过。有人因为婆婆插手生活离婚,有人因为老公沉迷游戏离婚,有人因为 “三观不合” 宁愿单着。 不是年轻人自私,是个体意识醒了。以前结婚是 “完成任务”,现在结婚是 “找队友”;以前 “凑活” 是美德,现在 “舒服” 是底线。 婚姻的本质没变,还是合作 —— 但合作的前提,从 “不得不” 变成了 “我愿意”。 你赚钱养家,我也有职场底气;你分担家务,我也能辅导孩子;你尊重我的边界,我也包容你的习惯。这种 “势均力敌的合作”,比 “一方依附一方的捆绑”,更能长久。 别把 “婚姻解体” 想成悲剧,它是社会的进步。 李银河说的 “消亡”,不是没人结婚了,是 “强制婚姻” 的消亡。 以前女人不结婚被说 “不正常”,现在单身是 “个人选择”;以前离婚被戳脊梁骨,现在和平分手是 “体面”。 爱情还是那个爱情 —— 见他时心跳加速,想到他时嘴角上扬。但婚姻不再是爱情的 “唯一归宿”。有人谈恋爱不结婚,有人结婚不生娃,有人搭伙养老不领证。 形式变了,内核没变:找个能同频的人,一起对抗生活的难。怕就怕,把爱情当婚姻的全部,又把婚姻当爱情的坟墓。 有人婚后抱怨 “他变了”—— 其实他没变,只是婚前你看的是他送花的浪漫,婚后才直面他不洗袜子的邋遢。爱情是滤镜,婚姻是卸妆水。 也有人把婚姻过成了 “战场”—— 为钱吵,为孩子吵,为谁管老人吵。忘了合作的初衷是 “共赢”,不是 “争输赢”。输了感情,赢了道理,最后只剩一地鸡毛。 更扎心的是:不好的婚姻,会拖垮身体。小区张姐,在婚姻里忍了十年。老公冷战,婆婆刁难,她天天憋气,三十多岁就查出乳腺结节、慢性胃炎。离婚后她搬出去独居,健身、养花、学烘焙,半年后复查,指标全正常了。 那些在婚姻里受的委屈、生的闷气,都会变成身体里的 “堵点”。中医说 “怒伤肝,郁伤脾”,不是空话 —— 你的情绪,都藏在你的体检报告里。 不管结婚还是单身,活得舒服,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已婚的,把 “合作” 当底线:能同频就好好过,不能同频别硬凑。别用 “为了孩子” 绑架自己,你的委屈,孩子都能感觉到。 单身的,把 “独立” 当底气:赚钱攒钱,健身养生,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爱情来了就珍惜,没来也不焦虑 —— 好的关系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