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票的比比皆是。 最近刷旅游群里的消息,大阪关西机场的场面真有点失控。候机大厅里全是拖着行李箱的中国游客,行李堆得跟小山似的,改签取票的队从大厅里头一直排到门外。 现在去日本旅游的,好多人出发前怕是压根没把官方提醒当回事儿。早在11月15号,外交部就明明白白说了,受地区局势影响,中日航线可能大规模调整,建议别非必要去日本,驻日大使馆后来还特意升级了提醒,让在日本的游客赶紧规划返程。 结果呢?关西机场边检的数据摆在那儿,11月20号到22号那三天,每天都有3000多中国游客入境,差不多四成人都承认知道有预警,但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你说这能怪谁?好好的提醒当成耳旁风,这不就是给自己挖坑嘛! 再看看航班取消的架势,真是让人傻眼。现在中日航线已经有12条彻底停飞了,剩下的好多也在减班、停售。 天津飞大阪的最离谱,十趟航班里得有六趟半飞不了,取消率飙到65%,南京飞关西的也快六成没了,就连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热门航线,取消率也都超过三成了。 听业内人说,再过几天,航班取消率可能要冲到21.6%,这可是一个月里最高的了。你 想想,本来计划得好好的返程,到跟前儿才发现航班没了,换谁不慌? 为啥好好的航班说砍就砍?这里头原因其实挺清楚的。首先是航司实在亏不起了,现在中日航线坐飞机的人太少,平均下来每趟飞机也就坐五成多的人,远不够保本的数。 就拿北京飞大阪的航班来说,至少得坐130个人才能不赔钱,现在平均才85人,每班三个月就得亏15万,换谁也扛不住啊。 而且成本还一个劲涨,航空煤油比上月贵了12%,日本机场的起降费、服务费也涨了8%,再加上香港那边有588块飞东京的低价机票分流,直飞航线简直是越飞越亏,不停飞咋止损呢? 再者说,地缘政治那点事儿也影响不小,日本那边最近净说些不中听的话,大伙儿去旅游的意愿本来就降了,航司自然得收缩运力。 这些情况虽然普通游客不一定全知道,但官方都发了预警,就该往心里去啊! 你刷旅游群看到的关西机场那场面,比说的还乱。候机大厅里全是拖箱子的中国游客,行李堆得跟小山似的,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改签取票的队从大厅里头一直排到门外,有的人排了大半天队,到跟前儿才知道后续三天的票全卖光了。 更让人闹心的是,想回来光有钱还不一定管用,得靠抢靠熬。有人说以前去日本抢马桶盖、买药妆,现在倒好,抢回家的机票还得拼手速,这话听着讽刺,可真是实情啊。 有人可能会说,找使领馆帮忙啊!可使领馆也有规矩,近期接到了500多起咨询,能做的就是帮着联系住宿、督促航司处理改签,但没法掏返程钱,更不能强制恢复航班。工作人员都说了,预警发了一次又一次,自己选的路,总得自己负责吧。 你想想,2018年巴厘岛火山喷发,1.7万人滞留,2020年初疫情的时候也有人不听劝出境,最后都遭了罪,这都是现成的教训啊,咋就不长记性呢? 说句实在的,旅游本来是图个开心,结果整成这样,真是太不应该了。 那些旅行社也有责任,为了卖产品,把风险提示藏在页面最底下,字还特别小,有的甚至跟游客说预警是过度解读,这不是坑人嘛。 但话说回来,最终拿主意的还是自己,签证酒店花了钱是可惜,可跟滞留海外的麻烦比,那点损失算啥?红叶季年年有,可要是真出点更严重的事儿,后悔都来不及。 关西机场本来就是中日航线的大枢纽,每年过这儿的中国游客一大堆,可这机场是填海建的,本来就有下沉隐患,遇到点事儿就容易出乱子。 以前台风的时候,这儿就成过“孤岛”,近3000人被困,还是使领馆连夜租大巴才把人转移走。有过这先例,就更该小心,结果还是有人不当回事。 现在这局面,说白了就是“不听劝”的代价。 官方的提醒从来不是危言耸听,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风险评估来的。成年人出门在外,就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要是当初多看看“领事直通车”的提醒,或者找懂行的人问问,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 希望这事儿能给大伙儿提个醒,以后出门别光想着玩得潇洒,先把安全和返程的事儿琢磨明白,听劝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