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是:拜登是那种骨子里的顽固派,反华像写好的程序,一路跑到黑;

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是:拜登是那种骨子里的顽固派,反华像写好的程序,一路跑到黑;特朗普则是个把利益挂在脸上的商人,反华是生意,能赚就干,不赚就谈,这对咱们来说,打交道的空间就完全不一样。 先说说拜登的“顽固”到底有多棘手。 这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言行不一,嘴上喊着“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转身就拉着盟友搞“小院高墙”。 他不像特朗普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玩的是“体系化围堵”的套路,先把国内的法律和政策织成网,再拉着盟友一起围过来。 最典型的就是芯片法案,明着说要提升美国芯片制造能力,实则把“禁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写进了条款里,连给中国企业代工都不行,直接卡咱们科技产业的脖子。 更麻烦的是,拜登把反华当成了“政治正确”,不管党内党外都要达成共识。 他上台后就搞“印太经济框架”,拉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盟友签协议,本质上就是要建一个排除中国的贸易圈子。 之前咱们跟欧洲谈中欧投资协定,都快成了被他搅黄,转头就撺掇欧洲搞“数字市场法案”,同样是针对中国企业。 这种把反华融入外交、经济、科技全领域的做法,就像慢刀子割肉,你想反击都找不到一个明确的靶点,因为他的每一步都裹着“规则”“价值观”的外衣,看似合规,实则藏着坏心眼。 拜登的反华还有个特点,就是“不留余地”。 特朗普打贸易战,还会跟咱们坐下来谈,谈不拢再打;拜登则是连谈的诚意都少,更多是“下最后通牒”。 比如在台海问题上,特朗普时期虽然也卖武器,但不会公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拜登则是多次“口误”提“保卫台湾”,就算事后澄清,也是故意释放模糊信号,用这种擦边球不断试探咱们的底线。 这种做法最容易引发误判,给中美关系埋雷,毕竟和平合作的前提是双方都有稳定的预期,而拜登恰恰在破坏这种预期。 特朗普就不一样了,他当总统前是房地产老板,满脑子都是“这笔买卖值不值”。 他发起的贸易战,看着来势汹汹,又是加关税又是搞制裁,但本质上是把关税当谈判桌上的筹码。 2018年他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来看到美国农场主怨声载道,大豆卖不出去,又赶紧搞“农业补贴”;2020年眼看大选要到,经济数据不好看,又主动找咱们谈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说白了就是打不动了就收手,完全没拜登那种“意识形态挂帅”的执念。 商人的本性让特朗普的政策有极大的灵活性,甚至可以说是“见风使舵”。 他对盟友都能说翻脸就翻脸,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转头因为对方反制又赶紧暂缓;对中国搞科技限制,却在特斯拉建厂、苹果供应链问题上松口,因为他知道这些企业能给美国带来就业和税收。 这种“有利就上,无利就撤”的逻辑,虽然也会给中国造成冲击,但至少有规律可循——只要咱们抓住他的利益诉求,就能找到谈判的突破口。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不吃“意识形态那一套”,只认利益和面子。 他特别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只要在公开场合给他点尊重,把“美国伟大”挂在嘴边,他就愿意在具体问题上让步。 之前中美经贸谈判,咱们就是抓住这一点,既坚持核心利益,又在表述上照顾他的情绪,最终达成阶段性协议。 而拜登完全不吃这一套,就算你说再多好话,他该围堵还是围堵,因为在他眼里,反华是“原则问题”,不是“面子问题”,这种人反而最难打交道。 特朗普的政策还有个好处是“单打独斗”,不像拜登那样拉帮结派。 他搞“美国优先”,把盟友得罪了个遍,加拿大因为关税问题,直接在报纸头版开天窗抗议,安大略省甚至给美国三个州的电力出口加了25%的附加费;墨西哥也跟着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搞得美墨加协定差点黄了。 这种孤立主义让美国的反华政策少了盟友的助力,咱们应对起来压力小很多。 而拜登一上台就修复盟友关系,拉着G7、北约一起对华发难,比如在人权问题、南海问题上抱团发声,让咱们陷入多线应对的被动。 可能有人会说,特朗普的关税战也让中国企业受了不少苦。 但要知道,贸易战的伤害是双向的,特朗普自己也扛不住。 他加征关税后,美国零售商塔吉特不得不涨价,消费者信心指数三个月连降,这些都成了他的政治包袱,逼着他回到谈判桌前。 而拜登的科技封锁是“精准打击”,专门卡咱们的产业链上游,比如限制光刻机出口,这种伤害更持久,而且他能联合荷兰ASML、日本东京电子一起搞,咱们突破起来难度大多了。 从维护中美和平合作的角度看,关键不是看谁不反华,而是看谁的反华政策有“转圜余地”。 特朗普的商人逻辑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咱们让他看到合作的好处,比如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他就愿意暂停制裁。 真到了那一步,不管谁当美国总统,咱们都有底气跟他谈,这才是最实在的“有利”。 而眼下,面对拜登的系统性围堵,咱们更得看清差异,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同时也保留着与任何美国政府务实合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