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埃及未完成的方尖碑,已经开凿好了,就是中间断了,这真的太可惜了 这方尖碑可不

古埃及未完成的方尖碑,已经开凿好了,就是中间断了,这真的太可惜了 这方尖碑可不是小物件,长41米,重1150吨,相当于230头成年大象堆一块儿的重量,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方尖碑。 它是3500多年前,古埃及那个有名的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下令建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太阳神,竖在卡纳克神庙前彰显自己的王权,毕竟那时候方尖碑就是神权和王权连在一起的象征,越高大越能显气派。 你想想,那时候可没有机器,全靠人力干活,工匠们先在花岗岩山体上画好方尖碑的轮廓,再用石凿、铜楔一点点凿,把铜楔塞进岩石缝里浇水,让铜楔膨胀把石头撑裂,一点点把碑体从山里头剥出来。这活儿得几百号工人分成组,背靠背地敲,日夜不停干上好几个月,才能出个毛坯。 而且选石材的时候特别讲究,必须是一整块没瑕疵的花岗岩,不然立起来容易被自身重量压垮,所以一开始专家们肯定是反复勘测过,才敢在这地方动工。 可谁能想到,都干了快一年了,碑体基本成型了,却在中间发现了一道长10米、宽5厘米的自然龟裂。这可不是工匠们干活不小心弄出来的,是石头本身就带的缺陷,现代考古学家化验过,确定是天然的。 古埃及人也知道这裂纹有多要命,花岗岩这东西一旦开裂根本没法拼接,这么大的体量要是强行加工,运的时候或者立的时候肯定得断,到时候所有功夫都白费。 而且再找一块这么大、这么好的花岗岩,又得花好几年时间,没办法,只能硬生生放弃了。 你说可惜不可惜?当时至少得有两万名工匠围着它忙活,从选石、画样到凿刻,每一步都得精准,稍微差一点就前功尽弃。 他们本来都盘算好了,等完工了趁着尼罗河水泛滥,用驳船把方尖碑运到底比斯,再靠着土坡把它竖起来。 要是真成了,这41米高的大家伙绝对是当时最气派的方尖碑,其他的在它面前都得靠边站。 结果就因为这么道天然裂纹,女法老的心愿落了空,工匠们大半年的心血也白搭了。 现在这方尖碑还嵌在阿斯旺采石场的山体里,底部和两侧的切割槽还看得清清楚楚,表面全是原始的凿刻痕迹,就是没任何雕刻,因为刚发现裂纹就停工了。 周围还留着当时用的石凿、木撬这些工具,就跟突然停工那天的样子差不多,时间仿佛都定格在那儿了。 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采石场列进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成了游客必去的地方,还有博物馆专门摆了它的模型和当时的工具,让大家看看古埃及人是怎么干活的。 说起来,这方尖碑虽然没完成,倒是成了研究古埃及工艺的活化石,以前只知道古埃及人会建方尖碑,但具体怎么一步步从山里凿出来、怎么规划运输,都只能猜。 现在有了这个“半成品”,一切都明明白白的,能直观看到他们的工程思路,也算填补了研究空白。 可即便如此,每次想到它本来能堂堂正正竖在神庙前,接受祭祀,结果却只能一辈子躺在采石场里,当个“烂尾工程”的标本,心里就不是滋味。 那些工匠当时得多难受啊,眼睁睁看着自己拼命干出来的成果没法用,肯定特别失落。 女法老估计也挺遗憾的,本来想靠它彰显功绩,结果落了这么个结局。 这事儿也没法怪谁,毕竟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探测技术,没法提前查出石头里的裂纹,只能说太不巧了。 这么多年过去,风吹日晒的,那道裂纹还在那儿,就像一道伤疤,诉说着当年的遗憾。 要是没有那道天然裂纹,这方尖碑现在说不定还立在卡纳克神庙前,成为古埃及文明最耀眼的标志之一。1150吨的重量,41米的高度,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 可现实就是这么无奈,再好的计划碰上天然的缺陷,也只能放弃。 现在大家去阿斯旺看它,除了感叹古埃及人的智慧和手艺,更多的还是可惜——这么大的工程,就差最后一步,却因为一块石头自身的问题,永远停在了半成品状态。这事儿真的,怎么想都觉得太遗憾了。

评论列表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1
2025-11-26 12:35
一节一节的挺整齐。花岗岩,周围也是的?还挺会勘测的,就挖这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