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吓人了!”11月22日,西藏昌都,一牧民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羊圈传来一阵骚动

“太吓人了!”11月22日,西藏昌都,一牧民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羊圈传来一阵骚动,他急忙打着手电查看情况,只见一头雪豹出现在羊圈里,咬死了4只羊!由于担心自己被咬伤,牧民并不敢上前驱赶,损失约2000元。网友:有没有人报销? 在西藏昌都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空气仿佛都被冻结了,一道强光突然撕开了黑暗。对于牧民王先生(化名)来说,这束光照亮的一幕大概是他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画面。 自家羊圈里,一只身披银灰色皮毛、遍布黑色斑点的猛兽正弓着身子徘徊,那双在手电筒光柱下泛着冷光的眼睛,仅仅是扫视了一眼,就让人后背直冒冷汗。 这是一头成年的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雪域高原顶级的掠食者。在它脚边,早已躺着四只没了气息的羊,全是家里最壮实的公羊,每只都养了大半年,体重接近百斤。 这原本是家里入冬最重要的一笔资产,换成市价大概2000元,足够一家人置办过冬的草料,或者是给孩子们添几件厚实的新衣。 但此刻,这一家人的生计,在这位“不速之客”的威压下显得岌岌可危。王先生攥着手电筒,一家人躲在十几米开外,大气都不敢喘。 尽管羊圈传来围栏晃动的“咯吱”声和惨叫让人心在滴血,但谁也不敢贸然上前。一来,这是极为珍稀的保护动物。 二来雪豹强悍的咬合力能瞬间咬断猎物脖颈,面对这种为了生存而变得攻击性极强的猛兽,血肉之躯强行硬刚只会带来更大的悲剧。 说来也巧,这次危机其实早有预兆。就在事发前一天的11月21日,王先生赶着羊群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坡放牧时,其实就已经跟这个“大家伙”打过照面。 当时的距离不过百十来米,那道身影从岩石后闪过,仅仅瞥了羊群一眼便钻入山林。在那样的野外环境下,王先生虽然认出了雪豹,但凭着经验和当时的距离,并未放在心上,只当是生态环境好了,神兽也爱出来溜达。 可谁能料到,冬季高山大雪封山,不仅是人类畏寒,野生动物同样面临着极度的生存挑战。习惯以岩羊为食的雪豹,在猎物躲入低海拔区域、捕食难度剧增的冬日,为了填饱肚子,竟然循着气味,从荒野一路追到了村寨。 眼看着这只大家伙在羊圈里旁若无人地待了十几分钟,直到确认没有其他感兴趣的猎物后,才慢悠悠地跃过那一米多高的围栏,消失在漆黑的山林深处。 此时再去查看,除了满地的狼藉和四具冰冷的羊尸,留给牧民的似乎只有无奈。对于靠天吃饭的牧民而言,这种损失放在过去可能就是这一年白干了。 在生态日益恢复的今天,类似的冲突并不罕见,西藏目前的雪豹种群已恢复至约2000只,像昌都这样的地区,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几十起类似的猛兽闯入事件。当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家战略遇上牧民切身的生存利益,矛盾似乎不可避免。 但故事的走向并没有停留在悲情上。隔天一早,也就是11月23日,王先生并未沉浸在损失的痛苦中,而是迅速拨通了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的电话。 原来当地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机制,覆盖了超过80%的牧民。就在报案后没几天,经过工作人员的现场拍照核实,2000元的赔偿款便打入了王先生的账户。 这一得力举措,精准地在“保护国宝”和“保障民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仅仅2023年一年,类似的赔付案件就处理了1200多起,金额超过300万元。 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保持距离、确保证据、寻求专业赔付,成了新时代牧民与自然相处的智慧。那晚手电筒光柱下的惊心动魄,最终以雪豹的全身而退和牧民的零损失收场。 这不仅是一次惊险的遭遇战,更是人与自然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的真实写照。毕竟,让猛兽能在荒野自由奔跑,同时也让牧民能在帐篷里踏实安睡,这才是生态保护最终想要抵达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