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弦音在美术馆里缓缓流淌,与墙上画作轻声对话,食物的香气从广场飘来——遵义市美术馆褪去往常的静谧,在夜晚苏醒过来,给人们可触可感的生活滋味。
11月22日晚,遵义市美术馆广场热闹非凡,大厅灯火通明,“美术馆之夜——弦间画语·悦享冬夜”活动温情上演,将展览、音乐、美食、非遗与互动体融为一体,让艺术烟火漫进城市冬夜。
晚上7点,遵义市美术馆广场的“‘食’分有味·美集”已是人头攒动。活动线上线下精心招募的特色商家,涵盖特色小吃、创意饮品、非遗美食等多元风味。

在非遗美食摊位前,糖画艺人胡大伟执勺轻舀,琥珀色糖浆在台面上旋、提、顿、转,瞬间勾勒出灵动龙形。“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美术馆之夜’,用糖画遇见年轻人,和孩子们互动交流,对非遗的展示与传承太有帮助了!”他笑着说道。
心木文创的摊位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摊位上整齐陈列着的滚珠精油与手工皂,原料皆取自折耳根、板蓝根等贵州本土常见的植物,都是将熟悉的乡土食材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感的文创好物。
谈及参加“美术馆之夜”的初衷,心木文创负责人田倩告诉记者:“之前听说这个活动很吸引年轻人,过来之后发现果然如此。不少年轻人会主动询问原料的由来、制作工艺等,对于我们传播本土文创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说话间,又有游人拿起滚珠精油细细闻嗅,自然的清香与艺术的氛围悄然融合。
美术馆内,吉他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悠扬的旋律,在展厅中回荡。观众或坐或立,在美术作品的环绕中,感受着音乐与视觉艺术的交融。
这场吉他音乐会是本次美术馆之夜的核心环节。贵州省吉他学会会员们首先带来古典吉他集体弹唱《秋蝉》,琴声清越,瞬间抚平了现场的喧嚣,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而诗意的音乐世界。
随后,中国青年吉他演奏家陈曦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音乐盛宴。从充满回忆与朦胧之美的《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到深情婉转的《九儿》,再到经典悲戚的《葬花吟》,以及蕴含西域风情的《丝路驼铃》和节奏鲜明的《自由探戈》,精湛的技艺与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中场环节,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的乐手还演奏了《梨花又开放》《有你的快乐》两首民谣曲目,展现了正安吉他的特色与地域文化。
“在美术馆中拨动琴弦,是一场别具韵味的艺术邂逅。”贵州省吉他学会会员秦洁坦言,这般动与静的交织、音与画的碰撞,不仅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艺术场景,更让观众在听觉、视觉与心境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到艺术的多元魅力。
“这是我第三次来美术馆之夜,每次都有新惊喜!”市民刘女士是活动的忠实“粉丝”,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女儿来参加,特别是非遗手工制作环节,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项目,感受非遗的魅力,每制作成功一个作品,孩子都有满满的成就感,更激发了她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在“围炉煮茶”区域,市民张女士与朋友们正一边品茶一边聊天。她说:“艺术配热茶,这个冬夜也太惬意了。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艺术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亲可近。”

“艺术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要活在每个人的呼吸间,成为城市心跳的一部分。”遵义市美术馆(遵义画院)馆长(院长)杨显忠介绍,“美术馆之夜”就是通过搭建一个跨界艺术交流平台,让艺术与生活无缝衔接,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不断推陈出新,从‘落日音乐会’到‘吉他音乐会’,从美食醇咖到非遗手工制作,每一次活动都力求给市民带来新的体验。”杨显忠补充道。
音乐会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美术馆内依旧人声不息。有人捧着非遗手作回味,有人翻看着打卡照片,有人还在展厅里细细品味画作。
这场冬夜的艺术盛宴,以“弦间画语”为引,以人间烟火为韵,让遵义的本土文化在跨界融合中焕发新生,也为城市留下了一段温暖的文化记忆。
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夜晚的绽放。
编审:伍韵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