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政客吉田康一郎称“日本1945年投降书签给的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资格插手投降事宜”。他还晒出历史照片,现场拉出一串文件名人,试图证明新中国“说不上话”。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很生活化。当天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在东京参加活动,顺带说了句“台湾1945年光复”,还提醒日本别忘了战败国身份。 吉田康一郎立马逮住这个点,翻出厚厚一沓历史材料,又是密苏里号签字,又是南京受降,台北中山堂也拉出来讲。这波操作,把本来严肃的历史瞬间变成了“法律辩论赛现场”。 有些政客,就喜欢钻历史的牛角尖,好像谁能找出一份泛黄文件,谁就能主导现实。只可惜,国际关系不是玩“谁是卧底”,更不是拍脑袋定输赢。 吉田康一郎拿出密苏里号投降书、南京受降仪式、台北中山堂这些节点,把重点全扔在“签字对象”这四个字上。 可他其实绕过了国际法的“老底子”——国家继承不是靠政府名头,是看主权实体。 大家都知道,清朝到民国,民国到新中国,这根线没断过。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都明写着“归还中国领土”,没写“归还某个临时政府”。 更讽刺的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日本自己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白纸黑字,盖了章,抢不走。 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更是让“中华民国”代表团直接打包走人,国际社会早就有定论。 有些人总想在历史缝隙里抠糖吃,殊不知糖早就化了。现实世界讲规则,讲契约,讲大家都认的“游戏说明书”。历史不是“自选超市”,想挑哪段就挑哪段。 这事闹大后,东京几家大学的历史教授都出来摇头。一位专研国际法的学者公开讲:吉田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是典型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国际社会共识背道而驰。 那边日本媒体也开喷:这种挑事的言论,除了让日本在亚洲更孤立,没半点实质好处。 中国这边,外交部和驻日大使馆第一时间发声明,明确重申主权连续性、国际承认、历史文件全在档案袋里。 “历史修正主义”这顶帽子,戴上就摘不掉。政客想红,学者要脸,网友要真相。 讲真,这些年只要中日关系一有风吹草动,总有政客跳出来“考据”,一个劲儿往历史里钻。历史本身没错,错的是被人随意剪辑、反复消费。 吉田康一郎的言论,说白了是给自己和同类圈子刷存在感。他们明知道国际法怎么规定,世界各国包括日本自己都承认新中国是主权继承体,还是要在“签字对象”“合法性”上反复纠结。 这种做法说难听点,就是“历史钓鱼”:既能捞点右翼选票,又能给中日关系添堵。 但老百姓关心的,真不是谁跟谁签了哪个字。日本经济低迷、物价飞涨,年轻人看不到未来,中国这边也在忙着经济转型、科技创新。 大家都在为明天打拼,谁有空天天对着档案袋较劲?更别提,国际社会已经用行动把答案写明白了——联合国席位、外交承认、双边协议,层层盖章。 与其反复炒冷饭,不如坐下来谈合作、拼经济。历史是镜子,照出过去的得失,但绝不能当成棒子,今天敲别人,明天就可能敲自己。 你觉得政客反复炒历史旧账,是为了什么? 【麻烦您点击“关注”,多多点赞、评论、收藏,成为我的铁粉,致力于每天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您[玫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