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亲生父母为了再生一个儿子,竟把我送给了舅舅,后来我考上大学,舅妈为我办的升学宴上,生母拽着我说:跟妈回家吧 那一刻整个宴会厅都安静了。亲戚们的筷子悬在半空,舞台上的彩带不再飘动。生母的手紧紧攥着我的手腕,指甲掐得我生疼。我望着台下眼眶发红的舅妈,她正端着我最爱吃的糖醋鱼,呆立在过道中央。 舅舅舅妈收养我那年,他们刚失去自己的孩子。我记得舅妈用省下的买菜钱给我买新书包,舅舅熬夜帮我补落下的功课。初中三年,舅妈每天骑自行车接送我,后座永远垫着软软的棉垫。高考前半年,舅舅戒了烟,说要把钱省下来给我买营养品。 生母一家就住在同个县城。逢年过节偶尔遇见,他们带着弟弟逛街,手里大包小包都是玩具零食。有回放学路上碰见生母,她往我书包里塞了五十块钱,嘱咐别告诉舅妈。那天我在河边坐了很久,最后把钱折成纸船放进了水里。 升学宴是舅妈精心筹备的。她借了三个月工资订酒店,亲自写请柬写到深夜。舞台上挂着"祝贺女儿金榜题名"的横幅,我的名字印得比舅妈自己的名字还大。生母不请自来,带着弟弟坐在主桌,面前堆着进口水果。 当生母拽着我往台下走时,我闻到她身上陌生的香水味。弟弟在旁边喊:"姐姐快来看我的新手机!"宾客们窃窃私语,有人举起手机录像。舅妈放下糖醋鱼走过来,油渍在围裙上晕开深深浅浅的印记。 我轻轻挣脱生母的手,回到舞台中央。话筒传来刺耳的鸣响,就像这些年夜里惊醒时的耳鸣。我说通知书上填的是舅舅家的地址,学费是舅妈用加班费凑的。生母脸色变得很难看,弟弟把新手机摔在了地上。 现在每次回舅舅家,阁楼房间还保持原样。书桌上压着小学的奖状,床头贴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舅妈总偷偷往我行李箱塞家乡特产,就像当年往书包里塞鸡蛋。生母偶尔发短信来,说弟弟成绩不好,让我辅导功课。 上月生父突然住院,让我去陪护。病房里弟弟在玩手游,生母抱怨护工费太贵。我放下水果离开时,生父嘟囔着"白养了"。其实他忘了,我六岁后就没吃过他家一粒米。 最近网上有很多讨论。有位网友说:"生恩不如养恩重,支持姑娘的选择。"另一条评论写道:"血缘关系剪不断,但真心才能换真心。"还有人分享:"我姑姑也这样养大表姐,现在表姐给她买了房,亲生父母却从没出现过。"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亲情到底该怎么衡量?是血脉相连更重要,还是日夜相伴的养育之情更珍贵?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选择呢?大家怎么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