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以“车路云一体化”驱动新能源汽车“加速跑”筑牢智能网联产业高地

鸟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
11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通信学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5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顺利举办。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成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并非偶然,这里不仅是成都汽车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更是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提前布局、加速奔跑的产业高地。大会会聚国内外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车路云一体化”、绿色低碳四大前沿领域,打造全球化技术交流与产业协同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平台赋能场景落地
智能网联铺就发展快车道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际,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2025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的举办恰逢其时,既展现了区域产业实力,更为城市奋力冲刺四季度、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
造“聪明车”,行“智慧路”,联“强大云”,作为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先行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以“1234+N”产业生态格局为支撑,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
大会现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基础平台和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亮相,进一步彰显该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产业优势与合作潜力。
据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准入管理、安全监管、决策支撑三大板块,构建车联网运营管理体系。“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基础平台集感知、通信与智能决策能力为一体,能大幅实现全域车辆协同与交通效率跃升,为成都市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带来更安全、更规范、更智能的运营环境。
事实上,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图景正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加速成为现实——城市道路上,“萝卜快跑”智能驾驶车辆稳健行驶,安全运送乘客;产业园区内,智能驾驶配送车“耳聪目明”,精准配送货物;公园景区里,智慧环卫车所到之处,焕然一新……
近年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依托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深度融入成都市“双智”试点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出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评审机制,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近600公里,全力护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截至目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在智能网联汽车40个细分领域中已完成智能座舱、路侧感知、智能网联乘用车等27个关键领域布局,覆盖比例达67.5%。近三年,全区新增智能网联企业52家,累计达102家。
整车转型集群发力
助力建设智慧交通示范城市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生态体系作支撑。近年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坚持“稳油强电、存增并进、整零并重、圈链融合、集群发展”思路,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加快推动现有整车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规模与发展质量实现同步提升。
走进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场景扑面而来,在这里“诞生”的汽车,八成以上都是新能源车型。
数公里之外,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内,捷达品牌首款新能源车型已进入生产准备攻坚的关键阶段。“预计明年9月,捷达品牌首款新能源车型将在蓉批量下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乘用车企业加速转型的同时,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化、智能化进程也在同步提速。
去年,犀重汽车成都生产基地及总部项目落户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目前,成都生产基地一期已投入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矿用卡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等,预计今年将交付近1000辆产品。“在示范应用场景搭建方面,蜀道集团、犀重汽车、成都经开产投集团等企业联合签署的‘成渝公路班列自动驾驶卡车编队项目’已于今年10月底正式发布,将推动干线物流从‘人工主导’向‘无人化、智能化’跨越。”犀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已搭建完成百万辆新能源整车生产平台,主要产品包括A、B级轿车、中型SUV、纯电动轻卡、氢燃料电池客车等多类别车型。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整车产量71.16万辆、同比增长29.6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7.54万辆、同比增长218%,新导入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车型4款、累计达15款,智能网联车型渗透率达71%。
下一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部署,聚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力争将成都经开区打造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产业高地,为成都市建设“智慧交通示范城市”贡献龙泉驿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李柯雨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