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医生提醒:只要血压没超过这个值,不必过度吃药,千万别害了自己 前段时间,有个老

医生提醒:只要血压没超过这个值,不必过度吃药,千万别害了自己 前段时间,有个老头儿住进医院,是自己走着来的,但脸色特别难看,心跳也有点乱。医生一问,他说每天都吃两三种降压药,还不放心,每次吃完药还再量一遍血压,怕压不下去。 翻了他带来的记录本,最近一个月血压基本都在一百一十多七十多这个水平,有时还更低点。医生有点懵,这根本不算高血压啊,吃那么多药干嘛? 老头咬牙说就是怕复发、怕中风,邻居说的“只要得了高血压就一辈子不能断药”,他信了。结果不但没保住健康,反而搞得自己低血压了,人也没劲,头还晕。这个例子看着唏嘘,但不少人都是一样的思维,血压稍微高点就猛吃药,完全忽视了用药和血压之间的界限。 现在国家有明确标准,只要收缩压不超过一百四十,舒张压不超过九十,一般都不需要强行吃药控制。 特别是一些本来血压只是临时波动的中老年人,比如睡不好、情绪紧张或者刚运动完,这种情况下一次两次的血压升高根本算不上高血压病。 世界高血压联盟也早有数据,血压波动在一三五到八五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内,没必要过度干预。就怕有些人太敏感,看到一点数字波动就立刻加药,结果反而容易出事。 药不是糖,不是吃了就稳当。很多降压药有副作用,像一些钙通道阻滞剂可能让腿脚浮肿,利尿类的药吃多了肾负担大,有些甚至影响电解质平衡。 更别说有人会自己乱搭药,今天听说这个药好就加进去,明天说那个副作用小就换掉,这种混吃的方式风险其实特别高。 医生真正要做的不是把血压压得越低越好,而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研究表明,长期血压过低反而会增加脑供血不足、跌倒骨折、心率失常的概率。特别是老年人,一旦晕倒摔一跤,后面麻烦的就是住院和康复。 吃药这件事,是个循序渐进的事儿,要看血压的平均值、看有没有其他并发症、看日常生活有没有症状表现。 如果一个人血压刚刚超过一百四十九十,平时精神状态也不错,体检也没发现器官损伤,那就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来慢慢控制。 大多数轻度高血压在三个月的生活干预后会明显改善,不是非得立刻吃药。而真正需要用药的人,是那种确诊明确、已经有高血压十年八年的,或者心脑血管本身有病变的,这种人不能随便停药,哪怕血压偶尔看起来正常,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现在很多人对健康太焦虑,总想立刻解决问题。看到血压机跳出个数字就吓得不行,马上去翻药盒。可健康不是靠吓出来的,也不是靠拼命吃药拼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稳定的好习惯撑起来的。 像坚持每天走路半小时、饭吃七分饱、晚上早点睡,这些看着平凡,但真的是对血压最有效的稳定器。别总想着靠药物全包,药只是辅助,不是主力。 那个老头后来听医生解释了好几次才慢慢明白过来,把多余的药停了,又调整了作息,现在血压控制得挺好,人也精神了不少。他自己说最郁闷的不是吃药,而是吃了药身体还更难受,还不敢停,整天过得跟提着心一样。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把药当成命根子,结果忘了什么才是真正该管住的。血压不是越低越安全,吃药也不是越多越安心。别让错误的坚持,毁了原本还不错的身体。掌握了真正的标准,才能把命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交给数字和药瓶。

评论列表

火山
火山 2
2025-11-23 16:38
149,你没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