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要历经多少艰辛, 忍受多少饥饿, 才会养成这般节俭的习惯。 牙刷的毛都掉光了, 洗脸巾已破了洞, 身上的衣服是十几年前的, 只要还能穿,就绝不换新。 塑料袋攒着, 纸皮壳子攒着, 街上捡的矿泉水瓶也攒着, 所有东西都用到极致。 用过的水拿去浇花, 饭桌上洒落的米粒会被小心捡起, 剩饭剩菜热了又热, 没有一粒粮食会被浪费。 子孙后代都不理解老人为何这般抠门, 老人叹口气说, 你们还年轻, 没体会过, 饿着肚子去翻空空灶台的绝望, 没体会过, 饿了几天, 没一粒粮食下肚, 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滋味。 可是啊, 这个在大家眼里抠门的老人, 却在祠堂翻新时捐出两万元, 村支书也才捐了五千。 老人没多少文化, 却用自身行动, 为我们诠释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哲理。 节俭并非抠门的代名词, 节俭是对苦难生活的铭记, 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美德。 节俭生活观 老人节俭观念 抠门习惯 生活节俭小技巧 养成节俭的习惯 家庭节俭 过度节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