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得知魏国大乱的消息,便上表请求趁机出兵伐魏。当时蜀汉蒋琬、董允等相继去世,尚书令费祎认为内治无人,不宜出兵。但姜维一再坚持,刘禅便令其出兵伐魏。 早在十五年前,姜维从魏国降至蜀汉,受诸葛亮亲任,自此便誓言继承北伐大业。如今局势再现动荡,魏国大权旁落于司马氏之手,朝中多有不服。姜维心中盘算,若能趁魏政未稳突袭关中,未尝不能重振蜀汉声势。刘禅虽犹豫,但终究抵不过姜维一再请求。 姜维此次兵出斜谷,目标是南安、狄道一线。他早知郭淮为人谨慎,遂暗中联络羌王,许以重金,请其助战。羌兵果然应允,两军协力攻魏。起初进展顺利,魏军先锋徐质在一次诱战中被击斩。但好景不长,郭淮反设诈降之计,引羌兵叛变,姜维腹背受敌,退至汉中。 退军路上,姜维在金城谷口狙击魏军,一箭射中郭淮,方才脱险。将士议论纷纷,有人言战机已失,应守卫不出。姜维沉默良久,只道:“志在中原,非死即还。” 几年前,邓艾曾在狄道与姜维交锋。姜维当时因补给不足,被迫撤军,对此耿耿于怀。他记得那年初春,邓艾不与正面交战,只是坚壁清野。等蜀军粮草告罄,邓艾猛然出击,姜维差点被围。事后他曾自责:“非敌胜我,是我不明地利也。” 诸葛亮死后,费祎虽主和,但姜维从不放弃出兵请求。他知蜀国国力微弱,每次出征都要自己筹措粮草,甚至动用私财。军中有人不满,姜维却从不动摇。他常讲一句话:“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魏国改立曹髦为帝之后,司马师又病故,朝中再起动荡。姜维再上表请求北伐。此次刘禅无多犹豫,很快批准。姜维自知胜负难料,却也明白机会不等人。 出兵途中,旧事涌上心头。那年他投降蜀汉,诸葛亮曾亲自设宴待他,并说他“文武兼资”。后来每战失利,姜维都默念这句话,不肯退缩。他常想,如果诸葛丞相未死,也许今日局势早已不同。 这一仗,姜维选在钟会守剑阁时偷袭邓艾后路。他料定钟会孤军深入,若能截其退路,便可反攻成都。但没想到的是,邓艾绕行阴平小道,竟然绕过防线直抵成都。 姜维赶回之时,成都已降。蜀汉灭亡,刘禅投降。他面无表情,静默多时后,只言:“今日虽败,但心无悔。” 姜维未死。他被钟会收编,暗中联络旧部,欲在成都策动反叛,重举义旗。但世事不遂人愿,钟会之乱失败,他与钟会同被魏军所杀。 “丈夫志四方,忍为儿女态。”——姜维一生,虽败犹荣,终不负蜀汉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