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10月28日,基辅的新闻发布会上,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的话戳中了无数人的神经:这个秋冬供暖季,乌克兰还需要额外进口超40亿立方米天然气才能过冬。而就在同一天,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再遭俄军袭击,这已是10月以来的第七次能源设施遇袭。 “这不是偶然,是故意的。”科列茨基的语气里满是沉重。九月底的轰炸已让乌克兰天然气产能腰斩,只能维持50%的产量,原本储备的132亿立方米天然气,在持续袭击下早已捉襟见肘,迫使他们比原计划多从国外采购30%的气量。为了补上这个缺口,乌克兰需要19亿美元资金,即便政府已帮忙募集到大部分,科列茨基依然难掩不安。毕竟维修设备的工人每天连轴转16小时抢进度,却赶不上袭击的频率。 说真的,看着这样的新闻很难不揪心。能源设施本是民生根本,却成了反复打击的目标。科列茨基说自己家已经开始供暖,但这话更像一种勉强的安慰,对普通民众而言,“暖气能不能烧到开春”才是最实在的担忧。132亿立方米的储备数字看着可观,可扣除维持储气库运作的“缓冲气”,再加上产能锐减的窟窿,真正能供民生使用的量早已岌岌可危。 泽连斯基的表态或许能提振士气,但寒冬里的温暖从不是口号能焐热的。当工人们在废墟上抢修设备,当国家为购气资金四处奔走,最该被看见的是那些在寒风中盼供暖的普通人。 战争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博弈,而是每个家庭对温暖的渴求、每个工人16小时的坚守。这个冬天,乌克兰需要的不仅是40亿立方米天然气,更是能让民生免于炮火惊扰的安稳。希望寒冬里的炮火能少一些,毕竟再坚固的储备,也抵不过对和平的迫切期盼。 有网友说,刷到乌克兰这事儿真的破防了,冬天没暖气咋过啊!工人连轴转16小时修设备,还赶不上被炸的速度,132亿方气看着多,扣完缓冲气再加上产能腰斩,老百姓心里肯定慌。说到底谁都不想挨冻,真心希望炮火能停一停,让他们好好过个冬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