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法律监督模型唤醒“沉睡”的“终本”执行案件

一笔拖欠多年的金融借款,一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这样的“执行难”问题对当事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损失如何弥补?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如何体现?

2025年,宣恩县检察院以大数据“破题”,对“终本”案件被执行人有效财产线索进行调查核实,通过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法院裁定执行被执行人养老金,190万余元执行案款终有着落,切实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2021年4月,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张三、李四二人未按照之前达成的调解协议还款期限履行还款义务,出借人便向县法院申请执行。县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划拨张三与李四名下银行存款9000余元并支付给该出借人,但与应偿还的本息合计21万余元相差甚远。经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和传统调查,被执行人张三与李四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最终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

今年5月,宣恩县检察院在对法院民事执行“终本”案件实施监督中,调取法院执行卷宗与全县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信息3万余条,通过应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被执行人领取养老金监督模型”,发现被执行人张三自2024年1月按月领取退休金,具有还款能力,应恢复执行。该院向县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该“终本”案件恢复执行。

宣恩县检察院并未止步于“个案纠错”,办案团队持续跟踪监督,深挖遗漏领域,促进类案治理,调取了2021年至2024年期间的“终本”案件信息4600余条,运用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精准筛查与批量分析,发现38名被执行人在“终本”执行后领取养老金的线索。2025年7月,该院向县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共5件,督促对多起存在类似问题的“终本”案件恢复执行。9月,法院书面回复称,采纳检察建议并均已将这些案件恢复执行程序。

“法律监督模型弥补了‘终本’案件数量大导致的财产动态追踪效能不足的问题,我们聚焦养老金这一虽已发放但易被忽视的可执行财产,推动法院对新增财产性收入及时恢复执行。”承办检察官介绍,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将监督模式从传统的“个案手工排查”升级为“类案智能筛查”,提升了监督的穿透力,突破新增财产查控盲区,是数字检察战略在民事执行监督领域落地生效的生动体现。

据悉,该院进一步加强与社保中心、法院的协作联动,确保对养老金等特殊收入的有效监管与执行,让民事执行监督这篇连接着司法公信与民心的大文章书写地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