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60万人抗议,菲媒突曝黄岩岛属华!马科斯350亿军购换来了什么? 最近网上可热闹了,菲律宾那边突然爆出俩大消息,把南海争端这出外交大戏整出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先说第一个消息,菲律宾的《马尼拉时报》登了篇专栏文章,这文章可太出人意料了,直接说从历史和法律的角度看,黄岩岛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文章一出来,在社交媒体上那可是传疯了,大家都炸锅了,纷纷关注起来。 再说第二个消息,菲律宾国内对马科斯政府搞的那个高达350亿比索的军购计划,那是骂声一片啊,据说都收集到差不多60万人的签名反对呢。 这军购计划在马科斯政府眼里,可是提升菲律宾国防能力的关键办法,打算买新型战斗机、海军舰艇还有雷达系统啥的。 可批评的人就觉得,这钱花得太不值了,国内现在高通胀,好多人穷得叮当响,就业也成问题,这军购根本解决不了这些民生大事,就是一场烧钱的政治表演。 咱先说说黄岩岛争议这事儿,它可不是啥新鲜事儿,黄岩岛,菲律宾那边叫“帕纳塔格礁”,2012年的时候,中菲就因为黄岩岛对峙上了,之后中国就实际控制了黄岩岛和它周边的海域。 到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说中国主张的“九段线”不成立,可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态度特别坚决。 其实啊,这些年有不少菲律宾前政府官员和学者都公开说过,从历史文献来看,黄岩岛根本就不在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内,就说前总统阿罗约的发言人里戈韦托·蒂格劳吧,他就引用了西班牙时期的地图,证明黄岩岛不是菲律宾的。 再聊聊马科斯政府这个350亿的军购计划,这表面上看是要提升国防实力,实际上就是一场政治赌博,他一方面得在国内摆出一副强硬的架势,好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得小心翼翼的,不能太过分地挑衅中国,不然经贸关系就得受损。 这就像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这让人不禁想起2012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搞“国有化”那事儿,当时日本政府也是想靠强硬姿态争取国内支持,结果呢,中日关系一下子就恶化了,双边贸易也大幅下滑,最后是得不偿失。 小国在大国之间周旋,这外交手段可真是有讲究,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就说过,小国得时刻保持灵活,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得小心别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菲律宾国内这60万人的抗议声,就说明老百姓对政府把钱花在军购上很不满意,大家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搞军事对抗。 南海争端这事儿,涉及好多国家的利益呢,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所有相关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几年还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态度特别积极。 像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些地区国家,在处理南海争议的时候,就比较务实,既坚持自己的主权主张,又保持着对话的渠道,没让局势一直恶化下去。 在我看来啊,南海争端就像一面镜子,把现在国际关系的复杂情况都照出来了,在这场围绕岛礁和资源的博弈里,各方好像都僵持不下,但仔细看看,其实也有转变的机会。 就说黄岩岛争议吧,这可不简单,它涉及到历史、法律还有民族情感这些复杂的问题,菲律宾媒体这次承认黄岩岛是中国的,这可不只是说了一个事实,更像是在试探能不能打开对话的大门,这种基于事实的讨论,可比光发泄情绪有用多了,能让大家更互相理解。 马科斯政府的军购计划,说是为了国家安全,其实也反映出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难处,这种靠武力来求安全的想法,历史上好多次都证明没用。 搞军备竞赛只会让大家都更不安全,陷入安全困境,菲律宾国内60万人的抗议就说明,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生活能不能变好,而不是搞军事对抗。 回顾历史,好多类似的争议最后能解决,都是因为大家能跳出那种非输即赢的零和思维,就像1990年,中国和越南在处理北部湾划界问题的时候,就特别有智慧,双方通过平等协商,互相妥协,最后达成了一个双赢的方案。 现在南海局势的关键,就是各方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措施,2017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启动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就是个好兆头,虽然进展有点慢,但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 还有啊,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2022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超过了9700亿美元,连续三年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地区稳定太重要了,这意味着有工作机会,物价稳定,生活品质也能提高,菲律宾民众抗议军购计划,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政府真应该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能直接改善民生的地方。 (信息来源:环球网--菲媒承认黄岩岛属于中国,60万人抗议马科斯,350亿美元军购计划换来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