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刮起“环保风” 媒体证、矿泉水瓶皆为秸秆“变身”

大皖新闻讯媒体证外壳触感温润,矿泉水瓶无异味,购物袋柔韧亲肤……在蚌埠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现场,从参会证件到日常用品,一系列看似普通的物品背后,都藏着同一种“黑科技”——聚乳酸生物环保材料。这场以“新科技、新材料、新未来”为主题的盛会,用无处不在的绿色细节,生动诠释着环保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大会选用材料

“您手上的文件袋、矿泉水瓶,还有展台上的各类产品,原料都是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伟向记者展示着大会用品,揭秘了这些“环保神器”的由来。聚乳酸是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聚合制成的可降解材料,看似复杂的转化过程,实则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

秸秆原材料

拿起大会提供的矿泉水瓶,记者注意到,这种瓶子摒弃了传统石油基材料,不仅杜绝了微塑料危害,还能在工业堆肥条件下6个月内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若通过专用餐厨垃圾处理系统,3天即可完成降解,且降解产物可转化为有机肥。更令人惊喜的是,该材料经权威机构检测为可安全接触食品,不会因微塑料或塑化剂残留造成影响,完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以前觉得环保材料离生活很远,没想到现在证件、水瓶都是可降解的。”来自江苏的参会商李先生拿着聚乳酸购物袋感慨道。据了解,作为本次大会相关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丰原生物已全面掌握秸秆制糖生产聚乳酸的全产业链技术,其生产的聚乳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医疗等多个领域,还曾服务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产品展示

从田间地头的秸秆,到大会上的各类用品,聚乳酸材料的“变身之旅”,正是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这种兼具低碳、安全、可降解优势的生物材料,正逐步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大会上,这些融入日常的环保细节,不仅让参会者直观感受了新材料的魅力,更传递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产业共识。

大皖新闻记者李勇通讯员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