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儿童手表功能不必“过度开发”

转自:衢州日报

■新闻速递:一块本该主要用于定位、通话的儿童智能手表,如今却成了中小学生眼里的“社交硬通货”。加好友、冲点赞、买“靓号”、卖“高粉”账号,甚至衍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产业链……这还是儿童用的手表吗?

■热评:儿童手表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孩子强化安全保障。在此前提下,可以适当融入有益的教育元素。但如今的儿童手表功能已远超实际需求,有“过度开发”之嫌。除了能刷短视频、玩游戏,“碰一碰加好友”的社交功能,更是让儿童手表产生了较强的用户黏性,“主页点赞数”和等级体系则成为衡量社交地位的重要指标。

相比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孩子们对虚荣的抵抗力无疑要弱得多。在一声声“大佬”的赞美中,不少孩子迷失了自我,学习被抛之脑后。儿童手表屏蔽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初衷,本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们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防范网络风险。可是儿童手表对社交功能实质上的强化,却让防沉迷机制形同虚设,容易诱导孩子攀比和长时间使用,不仅有害其身心健康,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手表可以智能,但不需要“变味”的流量。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规范儿童手表势在必行,这不仅有赖于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也离不开全社会齐抓共管。

在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管下,厂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优先保证儿童智能手表中与安全相关的核心功能,如精准定位、紧急求助、健康监测等,并加强儿童隐私保护,确保信息安全。同时,适当开发科普教育、语言学习等教育功能,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功能,弱化或取消等级、点赞等排行指标。厂商和平台有必要严格限制儿童手表社交功能相关的灰色交易,还儿童手表一片清朗空间。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