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会晤刚落幕,美3.3亿对台军售突至,交易外交藏何算计? 刚结束的中美釜山会晤还没让缓和的空气散开,美国就迫不及待亮出了另一面。 一边说着愿意沟通合作,一边转头就给台湾递上军售订单,这种操作实在让人摸不透背后的心思。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是在触碰红线。 美国选在这个时间点出手,显然不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算计。 11月13日,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的对台军售,金额3.3亿,主要涉及F-16和C-130战机的维护以及相关零件。 这笔钱放在军售领域不算多,也没法从根本上提升台军战力。 它的真正作用,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向外界传递的信号,表明美国不会因为中美对话就改变对台的所谓支持。 会晤之前,美国曾有过一些看似放软的动作。 拒绝台方的过境申请,调整部分军事交流活动,当时不少媒体都觉得中美关系可能要迎来一段喘息期。 本来想这或许是双方管控分歧的开始,但后来发现这些不过是美国的缓兵之计。 等会晤一结束,之前按下暂停键的动作就立刻重启,军售消息来得毫无征兆。 这种先稳后攻的套路,特朗普政府用得相当熟练。 先营造愿意对话的假象,让对方放松警惕,再趁局势缓和时打出敏感牌,以此争取谈判优势。 很显然,美国把台湾当成了牵制中国的工具,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完全看自身战略需要,台湾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除了军事上的小动作,美国在经贸领域对台湾的要求更让人咋舌。 提出的投资要求高达数千亿,远远超出了对日韩的标准。 这种狮子大开口的做法,暴露了美国把盟友当提款机的本质,用所谓的安全保障换取经济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交易式外交。 美国对盟友的这种操作早有先例,之前在俄乌冲突中就曾以援助为要挟,索取相关资源,对待其他盟友也常常是政治画饼经济索求。 此次对台军售加高额投资要求,不过是故技重施。 中方对此的态度一直十分明确,国防部、外交部、国台办相继发声,严正指出美方行径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事实上,中方的反制从来都不是空谈,此前针对类似情况,已经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过制裁,让美方付出了实质代价。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三次对台军售,累计金额超15亿,密集程度创下近年新高。 这种持续的挑衅行为,不仅破坏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也让台海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台湾当局如果还抱着倚美抗陆的幻想,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美国的支持从来都不是免费的,每一次所谓的援助背后,都是对台湾利益的变相掠夺,等到失去利用价值,被抛弃是必然结果。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美国想靠打台湾牌牵制中国发展,无疑是打错了算盘。 中方的反制措施会随着美方挑衅升级而加强,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注定会失败。 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利益,美方的交易式外交只会加剧地区动荡。 希望美方认清现实,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也希望台湾当局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才是保障台海和平的根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