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表示,虽然不喜欢中国,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是黄种人里唯一敢和白种人叫板的国家。是中国人让黄种人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梁。亚洲多次被白种人侵略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有中国挡着,亚洲会再次被白种人瓜分。 这话可不是瞎说的,我们来看现在亚洲的发展情况。 东盟成了咱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十个月买卖额就到了6.18万亿元,还涨了9.1%。这数字背后不是冷冰冰的生意,是亚洲好多国家老百姓的日子在变好,是整个地区的腰杆越来越硬。 咱先说说中老铁路,2021年12月开通的那条。有个老挝司机叫阿提,以前开货车拉香蕉到泰国,三天三夜不敢合眼,路烂得能把车颠散架,损耗一半都算少的。现在他开火车拉货,从万象到昆明只要30个小时,香蕉装上车还青着呢,到昆明就直接进超市,损耗降到了5%。他跟记者说,现在每月能多赚两千多人民币,给儿子娶媳妇的钱都攒得差不多了。 这铁路不光帮老挝人赚钱,咱中国老百姓也沾光。以前买老挝的古树茶,得经过三四道中间商,一斤要上千块。现在通过铁路直接运过来,昆明茶叶市场里,正宗的老挝古树茶一斤才三百多。你家要是买过东南亚水果,比如泰国山竹、越南榴莲,近几年价格越来越亲民,就是因为中老铁路、中越跨境铁路这些通道通了,运输成本降了一大截。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修几条铁路、做几笔买卖吗?哪扯得上什么底气。那咱再说说缅甸的事。2023年缅甸部分地区遭遇洪涝,好多稻田被淹,粮食不够吃。中国不光送了5000吨大米,还派了农业专家过去,教当地人种耐旱的杂交水稻。 2024年收获的时候,当地稻农每亩地多收了两百多斤,有个叫貌昂的农民说,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顿白米饭,现在顿顿都能吃饱,还能存点钱给孩子上学。 你看,这就是最实在的底气。不是靠喊口号,是靠修一条路让货物快起来,靠教一门技术让粮食多起来,靠搭个买卖平台让钱赚起来。 老辈人常说,以前亚洲不少地方受欺负,就是因为大家各过各的,你缺粮我缺路,谁都帮不了谁,外人就容易来挑事。现在不一样了,咱中国牵头把大家串起来,你有好东西能卖出去,我有技术能帮你升级,谁还能随便拿捏? 再说说外贸数据里的门道。前十个月咱跟“一带一路”国家的买卖额到了19.28万亿元,覆盖了140多个国家。这里面有个越南的电子厂,老板是华人,2024年把工厂扩建了三倍。 他说以前零件要从韩国运过来,现在从深圳发快递,两天就到,成本降了三成。工厂里的越南工人月工资比当地平均水平高40%,好多人都在附近买了房,下班就去中国超市买零食,跟中国同事学做红烧肉。 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跟这些国家一起建港口、修公路、通物流的结果。2024年广西凭祥口岸,每天有三百多辆货车进出,拉着中国的家电、越南的水果、泰国的橡胶,昼夜不停。 有人可能见过网上说“中国在亚洲搞主导”,这话纯属瞎扯。咱搞的“一带一路”,不是咱单方面说了算,是跟各国商量着来。比如中泰铁路,泰国想要建得离居民区远些,咱就调整路线;马来西亚希望用当地工人,咱就派工程师去培训,现在工地上马来西亚工人占了七成。说白了,就是互相体谅着把事办好,哪有什么“主导”的说法。 咱再说说和平这事儿。2023年5月,中国维和部队在南苏丹修了条供水管道,当地部落以前为了抢水经常打架,管道通了之后,两个敌对部落的长老一起给中国士兵送了头牛。 有个维和战士日记里写,看到孩子捧着干净的水笑,就知道这趟来值了。亚洲这些年能安安稳稳搞发展,不是运气好,是有咱中国这样的国家,愿意出人力出技术,帮着稳定局势。 你琢磨琢磨,要是没有稳定的环境,没有互通的通道,东盟能成咱第一大贸易伙伴吗?老挝的香蕉能三天到昆明吗?缅甸的农民能吃饱饭吗?这些事儿看着零散,串起来就明白,亚洲的底气不是某一个国家撑起来的,是中国跟周边国家手拉手,一起把路修通、把生意做活、把日子过好撑起来的。 这些事儿说明,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跟谁较劲来的。是靠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靠让货物能顺畅流通,靠让大家觉得日子有奔头。以前亚洲人出去,总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现在不一样了,咱靠实打实的合作,靠一起变好的日子,赢得了尊重。 咱中国人常说“邻里好,赛金宝”。亚洲就是个大家庭,中国帮着邻居修条路、教门手艺,邻居把好东西卖给咱,大家互相帮衬着。这样的大家庭,谁还能随便欺负?这样的底气,才最扎实,最经得起考验。 参考信息: 海外网2025-04-14 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越中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消息——2025-10-16越南民众越来越了解“酷中国” 腾讯网——2025-09-09张昆 桑超凡 | 中越经贸议题如何影响越南公众的中国整体形象认知?——基于两次“寰球民意指数”的实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