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甘肃省1.9万余叶藏文古籍将获“新生”

本报讯(记者田野)记者从甘肃省图书馆获悉,该馆近日正式启动馆藏藏文古籍文献整理、普查、修复与数字化项目,将对馆藏的1.9万余叶散乱藏文古籍进行全面整理、修复与数字化工作,并完成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登记著录工作,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从抢救性向预防性、再生性升级。

甘肃境内少数民族文字典籍遗存丰富多样,尤以藏文古籍数量最多,约30万册(件)。据介绍,甘肃省图书馆馆藏藏文古籍文献有2万余叶,除1至351号敦煌藏文文献已完成整理出版外,其他均未进行系统整理与普查著录。经专家研判,本次整理的文献多以抄本为主,间有刻本,部分文献年代可追溯至明代,具有极高的文物与学术价值,也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据了解,在前期整理的基础上,该项目下一阶段将朝着更精细、更深入的方向推进,通过建立完善的古籍档案信息体系、实施分级分类保护修复,并结合高精度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古籍从“纸间”到“云端”的跨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实现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核心手段,促进珍贵文献资源的共享、研究与利用,真正完成从“藏之于馆”到“用之于民”的转变。

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徐双定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下一步开展全省民族文献整理、普查、修复与数字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