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三滴血》这部电影其实拥有相当健壮的骨架:相当新颖的打拐故事切入点——以人贩集团和黑色交易的网链为故事脉络;千禧时代东北地区零落苍茫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以及相当有实力的演员阵容,不定时刷新的角色常常是令人惊喜的熟面孔。但在丰满电影血肉这方面却做的不尽人意。在角色的塑造上,男主驯鹿(胡歌饰)本身不是传统的单纯英雄/苦情寻子的父亲形象,而是塑造了一个灰色人物形象。刑满释放人员、为了找儿子主动“投身”人贩团伙,伤天理的事情做了,又在风雪之地始终保持着一份心软和良善。这个角色本是很容易出彩的,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孩子死亡之时,本应是电影悲剧的高潮,是人物弧光转折的关键点,可是电影对此的处理却轻描淡写,甚至是让他“行云流水”的踏上了帮助李棋(文淇饰)的寻子之路,而李棋孩子的父亲甚至是拐走男主儿子人贩子。一个为了寻子赌上了自己所有,不惜铤而走险拐骗他人的父亲,在得知所有努力皆为泡影的绝望后,巨大的悲恸与虚无感如何能快速转化为对他人的同情与帮扶?尤其是还和他存在着那样特殊羁绊的一个人。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就那样通过一个小木箱跳过了男主心理重建的整个过程,就仿佛只是为了让故事能继续讲下去而强行安排的剧情。这使得男主角的后半段行动失去了内在的情感根基,他的牺牲与死亡,也因此显得空洞而矫情,无法唤起观众真正的共情。而大boss“老姨”(闫妮饰)则是另一个塑造的相当失败的主要角色,从电影语言中,只能感受到这个角色相当的冷漠,对人情世事、对血脉关系,都透出一股冰冷无情的圆滑。作为一个犯罪团伙的头目,电影中描绘她的行为动机、内心世界的篇幅完全是一片空白,仅仅是作为一个“恶”的符号存在,她的死亡也显得轻描淡写。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正邪之间的对抗变得廉价而缺乏张力,也削弱了电影探讨社会议题的深度,而失去了批判现实的力量。而电影风格的混乱又加剧了叙事的模糊。电影有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特写镜头,画面观赏性和氛围感都很好,但是在电影中突兀的如同突然插入了主演的写真集。而整篇电影的风格也如同这样不稳定的画面,新颖切入点的打怪故事本应“剧情为王、以人为主”,却被混乱的镜头打造成了恐怖片和文艺片难分的模糊光景。既想拥有文艺片的作者表达,又想掺杂恐怖片的视听手法,最终两者皆失。昏暗的色调和人物特写,本意或许是营造压抑氛围与人物内心挣扎,但由于故事本身和角色内涵的孱弱,这些技巧反而显得刻意漂浮,像是在用风格的空壳来掩盖内容的空虚,既没有类型片该有的酣畅淋漓,也缺乏优秀文艺片的深刻韵味。电影中塑造的相对不错的角色是“冰棍儿”,电影结尾的落点也系在了他身上,个人觉得结尾的处理提高了整部电影的温度。也算是给《三滴血》这个不甚饱满的故事填上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尾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