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率领50军,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英军,打得跪地喊娘的时

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率领50军,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英军,打得跪地喊娘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1951年初,曾泽生和他的第50军,这个在长春围城战中起义的“杂牌军”,居然在朝鲜战场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还在汉江两岸硬扛美军王牌部队五十昼夜,歼敌1.1万余人。   蒋介石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当年被自己视作“弃子”的滇军部队,怎么就成了让英美军队闻风丧胆的铁血劲旅。   很多人可能以为,蒋介石只是单纯瞧不上非嫡系的滇军,但事实远比派系歧视更狠。   60军作为滇军主力,抗战时在台儿庄禹王山死守二十七昼夜,打得日军伤亡惨重,可蒋介石私下却对陈诚冷笑“地方蛮子,终非嫡系”。   1946年内战爆发,蒋介石为了瓦解云南地方势力,特意将60军调往东北战场,还刚到沈阳就被杜聿明拆散建制,三个师分属不同中央军,军长曾泽生成了光杆司令。   1947年184师被围海城,蒋介石亲自下令“暂缓救援”,硬是逼着师长潘朔端阵前起义,这种明摆着消耗异己的操作,让60军官兵彻底寒了心。   到了长春围困战,60军官兵只能煮草根、啃旧棉衣充饥,而嫡系新七军却装备精良、粮草充足,这种差别对待早已埋下了起义的种子。   有人会问,一支被旧军队习气浸透的部队,怎么短短两年就脱胎换骨?关键在于志愿军对50军的彻底改造,而不是简单换个番号。   1948年10月曾泽生率部起义后,这支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四野立刻抽调2490名班以上骨干充实基层,还把所有原中高级军官送进东北军政大学学习。   政委徐文烈更是针对性开展整训,不仅调集云南籍贯干部拉近官兵距离,还在全军推行“诉苦运动”和民主生活会,让士兵们控诉旧军队的压迫,明白“过去为军阀流血,现在为保家卫国而战”的区别。   旧军队里军官骑马、士兵走路的规矩被彻底废除,行军时首长帮士兵扛枪,吃饭时官兵同桌,这种前所未有的平等,让50军官兵从骨子里发生了转变。   蒋介石绝不会相信,他眼中“不堪一击”的部队,入朝后连打两场震动世界的硬仗。   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打响,50军3.3万官兵强渡临津江,一路追击南逃的“联合国军”。   1951年1月3日,149师在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英军第29旅退路,面对31辆“百夫长”重型坦克组成的精锐部队,志愿军士兵没有反坦克炮,就抱着爆破筒、炸药包贴身近战。   有的战士用身体顶住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有的爬上坦克炮塔掀开舱盖投掷手榴弹,经三小时激战,不仅全歼英军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坦克中队,还击毁缴获坦克31辆、俘虏340余人。   当彭德怀接到战报时起初不敢相信,核实后立刻联名致电通报表彰,这场步兵歼灭重装坦克部队的战例,成了朝鲜战场的经典之作。   更让蒋介石震惊的是,50军在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阻击战中展现的牺牲精神。   美军第1军集结重兵,用凝固汽油弹、重炮把阵地夷为平地,彭德怀给50军的命令是“死守十天”,可他们硬是坚守了五十昼夜。   447团死守白云山,与美军第25师激战11昼夜,连排干部几乎全部牺牲,9个连队撤离时没有一个建制完整,却歼敌1200余人,牢牢守住主峰阵地,战后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整个汉江阻击战,50军从入朝时的3.3万人减至1万人左右,整连整排的官兵牺牲在阵地上,有的连队甚至用牺牲战友的遗体筑起临时防线,子弹打光后就展开白刃战。   曾泽生在阵地上含泪下令“军部警卫连填上去”,这支曾经在旧军队里受尽委屈的部队,此刻用鲜血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或许蒋介石到死都没弄明白,50军的蜕变从来不是靠装备升级,而是找到了真正能凝聚人心的东西。   在国民党军队里,士兵不知道为谁而战,军官只为私利而争,派系倾轧、补给克扣是常态。   而在志愿军里,50军官兵明白了“保家卫国”的意义,政工干部深入班排宣讲革命理想,战术训练中总结出针对性战法,军民同心运送弹药伤员。   就像原184师起义军官马逸飞说的,“跟着共产党,战士懂了保家卫国的分量”,滇军血脉里本就有抗战时期的勇毅,只是在国民党的腐朽体系里被压抑,而志愿军的制度重塑,让这份勇毅被阶级觉醒点燃,最终爆发出惊人战斗力。   50军初入朝鲜时,不少兄弟部队还心存疑虑,觉得这支“起义军”可能是“临时工”,前两次战役都被编为预备队,没能赶上主力战斗。   可官兵们憋着一股证明自己的劲,第三次战役就率先攻入汉城,成为志愿军中第一支进驻汉城的部队。   曾泽生在战后动情地说“我们50军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这句话背后,是整支部队摆脱“杂牌军”标签的渴望,也是对志愿军制度的最高认可。   蒋介石想不通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50军突然变厉害,而是志愿军的制度让士兵们明白了为何而战,让一支被压抑的部队彻底释放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