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过去五年怎么看,未来五年怎么干?三个镜头看萧山

潮新闻记者郑宸共享联盟·萧山毛越李展张文杰

今年是“十四五”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过去五年,萧山乘势而上,不断释放投资增量、深化推进动能转换、着力拓展市场潜力,既延续了制造业强区的规模优势与内生动力,又保持了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区位能级优势。

统筹城市内涵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萧山怎么干?11月14日,记者跟随“我们这五年”全国主流媒体萧山行的脚步走进萧山,看过去五年,萧山怎么做?未来五年,萧山又要做什么?

镜头一:“破立之间”,看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杭州一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AI大模型企业,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该企业所研发的FastSpeech、AudioGPT等国际前沿语音算法,被国内外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采用。

一知智能所在的芯创产业社区,是萧山AI“三剑客”之一。今年8月,萧山发布芯模、芯创、芯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社区,以芯片之“芯”打头,建设“芯字辈”集群。目前,萧山已集聚近150家重点人工智能企业,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包含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制造和行业智能化应用。特别是,全国首批四个基地项目之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也已落地。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时代。今年以来,萧山全军出击加码人工智能,加快打造芯模联动转化高地、AI融合应用创新高地、AI终端设备智造高地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如,作为制造业大区,萧山推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十大场景”揭榜挂帅,从“AI+化纤纺织”入手,持续推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聚面成体,努力让“AI+制造”成为萧山工业新标识。前不久,萧山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化纤纺织)试点还入选了首批省级试点。

近年来,萧山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通过传统产业“智能化再造”、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企业生态“金字塔构建”、改革红利“制度性释放”,加速从破立衔接迈向战略跃升。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大和杭州战略合作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自落地萧山以来,该中心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通过汇聚高水平人才、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战略性产业三大举措,构建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已成为我省新型研发机构中战略能级较高、资源集聚力强、协同联动紧密、合作形式多样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

围绕“产业所需、创新所能”,萧山通过校地合作大手笔引育高能级平台,并形成“北斗七星+”科创矩阵。截至三季度,“北斗七星+”矩阵在研科技项目达934个,累计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168家,成为萧山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未来增长引擎的策源地,一个集人才链、创新链、生态链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日益成势。

在“北斗七星+”科创矩阵赋能之下,“创新萧山”加快破层出圈。一方面,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内生裂变延伸产业链,如萧山已累计推出制造业内生裂变项目47个,总投资超170亿元,并带动萧山工业投资连续63个月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云尖信息、先临三维等企业脱颖而出,日渐成为新生力量、中坚力量。

镜头二:“刚柔并济”,人文与城市耦合生长

11月14日,2025杭州国际音乐·演艺产业博览会开幕。这次音博会,汇聚了全球顶尖音乐与演艺力量,将打造成为产业交流、创意展示与未来趋势引领于一体的世界级盛会。

音乐是文化产业的典型业态之一,也是萧山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经济业态——从G20峰会到亚运会,作为“双会之城”,萧山拥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亚运三馆等众多一流场馆设施,也为萧山发展赛演产业、壮大“盛事经济”奠定了良好条件。

为了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演艺赛事为萧山经济发展跑出了“新赛道”,也成为展示萧山内外形象和特色文旅资源的新引擎。目前,“到萧山看比赛”“到萧山看演唱会”已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开。到9月底,萧山已举办大型演唱会48场、小型演艺活动676场,接待过夜游客杭州最多,赛演与文旅赋能互进,更多流量源源不断变现。

文化是城市灵魂,也最能让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产生共情共鸣。走进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毛奇龄展示馆、岁月文化墙等见证着时代印记。百尺溇,是萧山的“城市原点”,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更是萧山城市记忆的开端。如今,通过内涵式城市更新,百尺溇变成了被咖啡香包裹着的慢生活街区,实现了城市功能和城市关怀的双重进阶。

镜头三:“双向奔赴”,看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落子萧山建区域总部,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乐聚智能到萧打造具身智能生态链……近日,一批大项目不断选择落地萧山。对萧山来说,透过营商环境的“形”,可以看到了未来产业的“势”。

企业行则萧山行。企业因研发需求提出用地申请时,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用三个月完成土地收储;我们推出“安心保”制度,帮助企业链接北大信研院、西电杭州研究院等北斗七星,以“先研后付”为核心,护航产学研用一体化,破企业试错难题。这种“企业点单、政府配菜”的服务模式,正逐步淬炼成萧山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传统产业领域,萧山全力以赴演绎着“老树新枝”的转型传奇。位于河上镇的科百特公司,从18亩地起步,用14年时间裂变出全球领先的膜材料产业链;传统企业兆丰机电,勇闯汽车零部件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训练新赛道。在这片民营经济沃土上,14.7万家民营企业正通过技术嫁接、数字赋能,实现“存量拓增量”的精彩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