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消息! 2025年11月14日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通报,防空警报突然响起,持续了很久,克利奇科市长在电视上说俄军又来炸基辅了,用的无人机和导弹被防空系统拦截了半天,还是有碎片掉下来砸中第聂伯罗区一栋居民楼,导致11个人受伤,好几栋楼着火,最麻烦的是暖气管被震断,整片区域都没了暖气。 这哪是打军事目标,分明是把冬天当成了武器。基辅十一月的夜晚早就降到零下,暖气就是老百姓的“生命线”,俄军偏偏盯着供暖和电力设施往死里炸。11月8号那波空袭更狠,四百多架无人机加四十多枚导弹扑过来,虽然大部分被拦住,可剩下的几枚就把哈尔科夫、利沃夫的电厂炸得“出力为零”,十万居民直接断水断电断暖气,连医院都得关掉普通病房,只留急救和手术间。这次基辅暖气管被炸断,看着是碎片误伤,实则就是冲着让民众在寒夜里熬不下去来的。 防空警报响的时候,基辅人早就没了最初的慌乱,只剩麻木的应对。有当地网友拍视频说,现在听到爆炸声先摸暖气片,热的就赶紧接热水存着,凉了就裹紧被子等消息。可再熟练的应对也扛不住持续轰炸,电力工人刚修好一个变电站,导弹又盯上了下一个,电焊的火光在废墟里闪得像“地上的防空火力”,却永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次第聂伯罗区被砸中的居民楼里,老人孩子占了大半,寒冬里没暖气,光是挨冻都可能出人命。 俄军嘴上说打“军事能源目标”,可炸弹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电站哪里是民居。前几天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风力发电机都被炸了,那些慢悠悠转的风车跟军事半毛钱关系没有,纯粹是民用能源设施。基辅这次被炸的区域全是超市、学校和居民区,最近的军事设施离着五公里远。这种盯着民生设施打的套路,说白了就是“打民心”——想让乌克兰人在黑暗和寒冷里放弃抵抗,比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阴多了。 更糟的是,乌克兰的电网早就经不起折腾了。十月起全国就开始轮着停电,每天停四到十个小时,那时候还能勉强维持供暖。现在连着遭袭,电网已经结构性受损,电力公司说至少要修几周,再炸几次可能就“全面断供”。泽连斯基天天在讲话里夸维修工人是“光的士兵”,可光靠人扛根本没用,关键的变压器、抢修零件全得靠西方援助,而这些东西迟迟送不到位。 西方的援助早就跟不上趟了。欧盟说调运变压器,美国承诺追加防空设备,可这些物资要么卡在边境,要么数量少得可怜。战争打到第三个冬天,电比子弹还珍贵,乌克兰人只能靠蜡烛、电池和发电机续命,有人在社交平台晒烛光晚餐,自嘲“回到了十九世纪”。更讽刺的是,欧洲刚通过第19项对俄制裁,禁止进口俄液化天然气,想断俄罗斯的财源,可自己的援助都没落实,等于让乌克兰人空等希望。 俄乌现在已经陷入“能源互炸”的怪圈。俄军炸乌克兰的电厂、风车,乌克兰就用无人机反击俄罗斯的电站,两边都拿能源设施当靶子。可最后受罪的全是普通老百姓:俄罗斯民众要面对燃料涨价,乌克兰人得在寒夜里躲空袭。有老人说,他们现在怕的不是导弹,是下一次停电——停电意味着没暖气、没热水,连医院的呼吸机都可能停摆。 基辅街头的消防车和抢修车还在鸣笛,工人们正顶着寒风接暖气管。但只要这种“以冬为武器”的打法不停,今天修好的暖气明天可能再被炸断,受伤的永远是无辜的民众。战争该拼的是战场胜负,不是折磨老百姓的忍耐力,把民生当攻击目标,早已经踩破了人道主义的底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基辅被袭击 基辅断电 基辅安全形势 基辅冲突 基辅轰炸警报 基辅大空袭 基辅州防空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