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资格去援助菲律宾。这个全国人民应该都知道。因为菲律宾有盟友,美、日、澳、新四国,应该第一时间派人帮助菲律宾救灾,第一时间援助菲律宾人们,无论是物资、资金,这四个国家都是发还国家,所以,菲律宾政府和菲律宾灾民,应该立即让这四个国家捐钱捐物,让菲律宾老百姓渡过难关,过上幸福的生活。 就拿2025年菲律宾接连遭遇的两场台风来说,灾区房屋塌了一半,百万灾民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菲律宾政府急得启动全国紧急状态,第一时间向这四国递了求助信号。 结果美国先来了个“表态式援助”,先是通过联合国给了50万美元,后来又追加25万美元,加起来不够买三架F-16战机的零件——要知道美国之前卖给菲律宾战机可是张口就要55.8亿美元,这会儿救灾倒成了“小气鬼”。 然而这些钱分摊到灾民头上,人均连两块钱都不到,而菲律宾光基础设施损毁就值九十三亿比索,美国的援助连修条乡村路的零头都不够。 美军倒是派了几架鱼鹰运输机空投物资,可仔细一看全是食品包,灾区急需的发电机、净水设备影子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借救灾搞军事摆拍,跟演习顺带手做了件好事似的。 日本的操作更像黑色幽默,作为地震救灾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嘴上喊着“全力支持”,却连一支专业救援队都没派。 好不容易许诺了500万美元援助,物资运到港口却卡在海关好几天,清关文件拖拖拉拉,等物资送到灾区,灾民都自己搭起了临时棚子。 后来菲律宾10月发生7.4级地震,日本干脆给画了张“空头支票”,说要援助500万美元,生效日期却定在2027年9月,这哪是雪中送炭,分明是等着两年后给灾民“上坟”。 毕竟日本刚和菲律宾在原则上签了《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说好能互相提供食品、燃料这些物资,真到用的时候却比谁都墨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表现更没眼看。澳大利亚捐了批净水设备,本来是灾民最需要的东西,结果因为标签问题被菲律宾海关扣了,说“可能有军事用途”,设备堆在码头生锈,灾民只能喝脏水拉肚子,澳大利亚反倒拿着“援助证明”在国际上邀功。 新西兰则彻底当起了“隐身人”,别说真金白银的援助,连句像样的慰问声明都没发,仿佛菲律宾的灾难跟它没关系,之前喊的“印太伙伴关系”全成了空话。 往前数几年更能看清门道,2013年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美国当初承诺的援助到位率还不到三成,剩下的全成了口头支票。 2023年台风“杜苏芮”过后,日本捐的速食咖喱饭在灾区根本没人吃——灾民连锅都没有,总不能生吃。澳大利亚的援助物资更离谱,送的帐篷根本抗不住台风,风一吹就烂,被菲律宾民众骂成“一次性垃圾”。 反观这四国在军事上的投入,美国每年和菲律宾搞“肩并肩”军演,动辄出动上万兵力,日本频繁和菲律宾共享军事情报,澳大利亚派军舰在南海晃悠,花在搞对抗上的钱比救灾多了几百倍,典型的“平时称兄道弟,灾时翻脸不认人”。 菲律宾民众其实看得门儿清,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美国卖武器时比谁都积极,救灾时比谁都抠门,感觉菲律宾就是美国盯梢南海的棋子,有用时喊“盟友”,没用时就当“耗材”。 还有人算过一笔账,从2013年到2023年,这四国对菲救灾援助加起来不到800万美元,而中国之前十年的援助就超过2100万美元,只不过现在因为关系微妙断了援助渠道。 但按道理说,盟友就该比邻居更靠谱,菲律宾既然认了这四个“大哥”,就该理直气壮要说法:美国别光卖战机,把零头拿出来修修灾区的学校; 日本别光签协定,把卡海关的物资赶紧送过来;澳大利亚别光邀功,把堆在码头的净水设备给灾民用上; 新西兰也别装哑巴,哪怕捐点瓶装水也算尽了心意。 毕竟这四国平时总把“自由印太”“共同防御”挂在嘴边,真到检验情义的时候,总不能只靠印着口号的包装箱撑场面。 菲律宾灾民要的是能吃饱的大米,能住人的帐篷,能救命的药品,而不是这些“发达国家”的虚情假意。 所以说,中国确实没必要凑这个热闹,既然菲律宾有这么四个“给力”的盟友,就该让它们把承诺兑现了,别让灾民在风雨里盼着“自家人”,最后等来的却是“安慰剂”式的援助。 参考信息来源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