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欢喜录
让身心一直在路上
■许宏林
“一天两场马拉松”,听起来不可思议,我却在10月25日这天做到了。7点半鸣枪的是“欧派工贸2025海宁・金庸故里神仙湖半程马拉松”,10点开始的是在海宁市图书馆“2025年长三角阅读马拉松”。
早上五点,我已整装出发。驱车前往金庸旧居的路上,方向盘传来的凉感与窗外渐亮的天色交织,瞬间将我拉回十年前第一次站在马拉松起点时的心境。7点半,发令枪响,我汇入奔跑的人潮,有意识地控制着速度,将配速控制在4分15秒左右。赛道旁,稻田泛着金黄、弥漫着甜香;神仙湖的水映着山影、升腾着浅雾,都在陪伴着我奔跑。
跑到15公里时,小腿的酸胀感顺着肌肉纹路往上爬,真想慢下来走两步,可脑海里回响着“真正的耐力不是速度,是在绝望中保持节奏”,我咬着牙调整呼吸,把步幅放小、步频加快,紧盯前面跑者背影。最后1公里时,耳边只剩自己的喘息声,支撑我的唯有心中那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古训。冲过终点线,志愿者微笑着递来奖牌,“恭喜完赛”。手机收到了短信,显示净成绩“01:30:47”、个人排名“第90名”。来不及过多休整,我匆匆拉伸完,擦了把汗换好衣服,便驱车赶往海宁市图书馆。
抵达图书馆时,离开赛还有5分钟。指尖还带着跑步后的余温,我抱着刚领的参赛图书和指南坐到指定座位。身边的阅读者已翻开参赛图书,油墨的香气混着金桂的清香,一下子把我从赛道的喧嚣拉进安静的文字世界。这是我第四次参加“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第一次参加时,还不太适应这种“限时阅读+答题”(6个小时内阅读300多页的书、完成答题、撰写半页纸的读后感)的模式,读到一半就觉眼皮发沉,脑子像灌了铅。最终虽只获得78分,内心却充盈着别样的满足。后来每届都来,便慢慢摸出了门道,先看目录理清结构,再带着问题读细节,遇到打动自己的句子就随手标记。
四五个小时很快就从字里行间流过,提交答卷,屏幕显示成绩:“90分”。突然想起早上半程马拉松个人排名也是“第90名”,一日之内,两个“90”,像冥冥中的约定。如果说跑步是让身体“动”起来,把心里的烦躁跑出去,让身心变空旷;那阅读就是让思想“动”起来,把外面的世界读进来,让身心变深邃。
从凌晨五点至下午四点,整整11个小时,一动一静、一跑一阅,尽管已经非常疲惫了,但身心是愉悦的,就像做了一次全面的“SPA”。有人问我,这么折腾图啥?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只知道跑步时,我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阅读时,我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十年光阴,跑步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清晨,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守住了一份“从从容容”;阅读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让我在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了一片“诗和远方”。
人生不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吗?跑步和阅读,就是人生旅程里最好的“伙伴”,一个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去丈量世界的广度;一个让我们拥有丰盈的内心,去探索生命的深度。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十年坚持就是在岁月里淘洗自己,跑步磨掉的是浮躁,留下的是沉稳;阅读筛去的是浅薄,沉淀的是智慧。现在的我,会每月跑两百多公里步、读两三本书。鞋子会跑坏、书页会翻旧,但我知道只要还能跑、还能读,身心就永远在路上。
回到家时,夕阳正洒在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上,金秋的美一下子具象化了。晚上我还要接着读没看完的书,明天还要晨跑。生命不息、跑步不停、阅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