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消费者赵先生在“浙广优选”直播间下单6瓶总价17988元的公斤装茅台后,没等

上海消费者赵先生在“浙广优选”直播间下单6瓶总价17988元的公斤装茅台后,没等来发货却被平台以“订单异常”为由自动退款,而商品随后涨价401元下架。这种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的情况并非个例,消费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万条。 双十一刚过,不少人都在美滋滋等快递,但上海的赵成宇(化名)却气不打一处来。他第一次在直播间买酒,花1.8万下单6瓶公斤装茅台,结果商家没发货直接自动退款,理由就三个字“订单异常”。更蹊跷的是,退款后商品不仅下架,之前的价格还涨了400多。这事儿换谁能忍?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商家这种操作到底合不合法,咱们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该咋维权! 一、下单付款=合同生效,商家凭啥说退就退? 咱们先把事情来龙去脉理清楚。11月11日下午,赵先生在“浙广优选”直播间看到“贵州茅台53度酱香白酒(1000毫升)”单瓶2998元,算下来比平时划算不少,而且没标注限购,就直接下单了6瓶,总价17988元。满心期待等着收货,结果左等右等没动静,13日中午突然收到平台通知:订单异常,已自动退款。 赵先生一头雾水,自己之前也在网上买过东西,第一次买酒就被判定“异常”?他去问店铺客服,对方只“已读”不回复;后来发现涉事的“鸣修名酒专营店”是新开的,现在店里虽然还有12个茅台链接,但全是零销量,而他下单的那款已经下架,下架前单瓶还涨了401元。 这操作是不是看着特别眼熟?不少网友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双十一用优惠券下单的手机,第二天就被平台取消了,优惠券也找不回来了”“秒杀的低价商品,付款后商家说没货,其实就是嫌卖便宜了”“我上次买水果,商家说订单异常,结果转头就在别的平台涨价卖”。某消费投诉平台显示,和“取消订单”相关的投诉已经超一万条,可见这不是个别商家的问题。 关键问题来了:消费者下单付款后,商家能随便说“订单异常”就取消订单吗?答案很明确:不能!咱们普通消费者可能觉得“钱退回来就没事了”,但从法律层面说,这可不是小事。 二、法律不背锅!“订单异常”不是违约挡箭牌 咱们先把法律条款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大家一听就懂。根据《民法典》规定,消费者在平台或直播间提交订单并完成支付时,和商家的网络买卖合同就已经正式成立了。这就好比你在实体店付钱买了东西,商家把东西递给你之前,不能突然说“我不卖了,钱退你”,道理是一样的。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的赵良善律师也明确说了,商家或平台单方面以“订单异常”为由自动退款,这就是典型的违约行为。这里有两个关键点要划重点: 第一,判断是否违约,看“有没有合理证据”。如果商家能拿出实锤,证明消费者是恶意下单(比如用多个账号反复抢购、囤积商品再高价转卖)、账号存在交易风险(比如盗刷支付),那取消订单还说得过去。但像赵先生这种情况,商品没限购,购买数量也合理,第一次买酒就被贴“异常”标签,商家还拿不出任何证据,这就是赤裸裸的单方面违约。 第二,商家不能用“订单异常”当遮羞布。很多商家取消订单的真实原因,要么是觉得卖便宜了(比如赵先生遇到的涨价后下架),要么是库存不足不想承担违约责任,还有的是为了吸引流量搞虚假营销——先挂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再用“订单异常”取消,既赚了曝光又不用发货。 这里还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法律常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包括直播间商家)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信息,不能用虚构预订、虚假抢购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也不能单方面免除自己的发货责任。 可能有人会问:“那如果商家真的没货了怎么办?”没货也不能随便取消订单!即使是真的库存不足,商家也得承担违约责任,比如赔偿消费者的差价损失,而不是简单退款就完事。 三、遇到订单被乱取消?这3步维权方法记好! 第一步,固定证据,别嫌麻烦。不管是订单截图、支付记录,还是和客服的聊天记录(包括对方“已读不回”的页面)、商品价格变动截图、直播间宣传录像,都要完整保存下来。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少了任何一样都可能影响结果。 第二步,先和平台、商家协商。首先找商家客服,明确要求要么继续履行合同发货,要么赔偿差价损失(比如赵先生的情况,商品涨价后的差价就是损失);如果商家不配合,就找平台投诉,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有义务监督入驻商家,要是平台不管,也可以一起追究平台的责任。 第三步,协商无果就走法律途径。如果和商家、平台沟通后还是没结果,别自认倒霉。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订单被无故取消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遇到赵先生这种情况,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坚决维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