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8岁老奶奶叮嘱孙子说道:我死后,一定要好好保存遗体,将来会出现奇迹的。谁料到了10年后,果然出现了奇迹,遗体给孙子一家,带来了数不清的财产和名声…… 说起周凤臣这事儿,得从她那辈人说起。1905年出生在河北香河县淑阳镇东北街,那地方当时还算书香门第,家里有点薄田,她小时候没吃太多苦。长大嫁到胡庄子村杨家,丈夫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家里七个孩子,她一手拉扯大。没上过学堂,但她对草药感兴趣,从村里老中医那儿学了点手艺,帮乡亲治小病。吃素念佛是她一辈子习惯,每天井水煮粥,朱砂水咽下当补药。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七老八十了还去河边转悠,捡点柴火。谁成想,她这辈子最后几个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却像早有预备似的,对孙子杨学强反复念叨那句托付。不是随便说说,她算准了时日,叮嘱得细致入微,按老规矩净身保存。杨学强当时三十出头,干农活的壮小伙子,听了也纳闷,但孝顺劲儿上头,点头答应。1992年11月24日,她在北京长子家咽气,享年88岁。遗体没急着动,报备了相关部门,就这么运回老家。半年工夫,杨学强在堂屋安顿好,一切按她生前交代办。 遗体运回香河后,杨学强一家没走寻常路。没防腐,没火化土葬,就搁在玻璃棺里,常温环境。起初大家提心吊胆,夏天热得像蒸笼,担心出岔子。可没想到,遗体没烂,反倒保持得稳当。皮肤光滑,脸蛋红润,过了几个月开始干缩,分泌点液体后,就自然成干尸状。杨学强每天查看,擦拭灰尘,渐渐发现不对劲。正常人死后几天细菌就闹腾,尤其高温下。可周凤臣的遗体绕过了这关,关节还柔软,头发完整。 村里人传开了,有人说她一生积德,身体特殊。净身过程是关键,她生前就强调,先禁食用营养液,然后清理肠胃口腔,全身擦拭干净,确保无细菌。这套老法子,本是为出殡准备的,却起了大作用。专家后来查,无人工痕迹。搁在常温下,十年过去,遗体演变成佛教说的金刚琉璃体,骨骼清晰,肌肉塌陷却不碎。杨学强守着这秘密,接待来瞧的邻居,消息一点点往外渗。2002年,北京医学研究人员闻风而来,用仪器测温湿度,抽组织样本。结果显示,一切自然,没化学浸泡或密封。 这谜团一曝光,香河县立马成焦点。媒体蜂拥而至,报纸电视争相报道,央视还做过专题。游客上门,杨学强一家从讲解起步,收入跟着水涨船高。修了房子,村路拓宽,经济活络起来。老人一生吃素养生,或许跟这有关,她喝村井水,吃淡食,生活规律。 科学界没定论,专家四十多人来过,仪器测了又测,还是没头绪。有人猜附近河水纯净,少污染;有人说饮食习惯减缓腐烂。 杨学强不轻易同意实验,坚持守护,体现了农村孝道。村子以此为景,当地政府支持科学探究,鼓励理性看待,避免迷信。三十多年下来,遗体依旧不腐,成了河北一桩公案。
